贫血:成年男性HB<g/L,RBC<4.5*10^12/L,及Hct<0.42;成年女性<g/L,RBC<4.0*10^12/L,及Hct<0.37。孕妇因血浆量增加,血浆稀释,贫血:HB<g/L,Hct<0.3。
贫血原因:
1、需求增多,供不应求:
妊娠、哺乳、婴幼儿
2、失血:急性或慢性
月经
痔疮
消化道肿瘤
息肉、溃疡、憩室、溃疡性结肠炎、NSAIDs、毛细血管扩张(小肠镜或胶囊内镜方可检出)
3、生成减少:
摄入/吸收障碍:咖啡或浓茶导致Fe吸收减少——缺铁性贫血;饮酒导致叶酸代谢障碍——巨幼细胞性贫血;叶酸在空肠近端吸收,维生素B12由胃壁细胞吸收,空肠或胃溃疡可导致吸收障碍,引起巨幼细胞贫血;药物影响叶酸代谢(二氢叶酸还原酶MTX,嘌呤类似物巯嘌呤阿昔洛韦;抗惊厥药苯巴比妥苯妥英;口服避孕药;柳氮磺吡啶;);药物影响VitB12代谢(二甲双胍、奥美拉唑、秋水仙碱、新霉素)
骨髓衰竭:再障、Fanconi贫血、肾性贫血
无效造血:MDS、营养性巨幼贫
造血功能受抑制:抗肿瘤化疗、放疗
骨髓浸润:白血病、实体瘤骨转移、血液恶性肿瘤
血红蛋白合成障碍:缺铁贫
DNA合成障碍:叶酸、维生素B12缺乏;先天性或获得性嘌呤和嘧啶代谢异常
红系造血调节异常:低氧亲和力血红蛋白病
原因不明或多重因素:慢性病性贫血、铁粒幼细胞贫血、营养缺乏贫血
4、消耗增多:MT
5、破坏增多
内源性: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先天性红细胞膜缺陷(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卟啉病
外在因素异常: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冷性溶血病、药物相关抗体溶血性贫血
非免疫相关性:脾亢、机械性因素(行军性血红蛋白尿、心血管创伤性溶血性贫血)、微生物感染、理化因素等
————————————————
缺铁性贫血:体内储存铁耗尽(irondepletion,ID)、缺铁性红细胞生成(irondeficienterythropoiesis,IDE)、缺铁性贫血(irondeficiencyanemia,IDA)
缺铁贫中PLT可升高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MCV(meancellvolume,红细胞平均体积),MCH(meancellhemoglobin,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MCHC(meancellhemoglobinconcentration,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
—————————————————
地中海贫血
遗传性血红蛋白病,包括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地中海贫血)和异常血红蛋白病(hemoglobinopathy)两大类,前者由于控制珠蛋白合成的基因异常造成一种或几种链减少,链结构正常但比例失衡,后者由于基因突变导致珠蛋白结构异常。
诊断:临床症状、家族史、外周血涂片、血红蛋白电泳
——————————————————
全血细胞减少:
骨髓源性:MDS、再障(L%相对增加)
脾亢
巨幼贫
一箫一砚走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