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设计无处不在
《山海经》有云:凤凰,见则天下安宁。昨天,9月25日,中国历史上第一座机场——岁的南苑机场,圆满完成了最后的历史使命,正式结束民航运营,在中国航空的历史舞台上谢幕。
同时,耗资亿,历经近十年规划设计与建设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投入运营。
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卫星图
卫星数据来源:高分二号
从高空俯瞰,大兴国际机场宛若展翅的凤凰。机场外形流畅的曲线,如同一只手掌托起新时代的希望,评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首。那么奇迹是如何建成的呢,卫星告诉你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地跨北京市大兴区和河北省廊坊市,该机场距离天安门的直线距离是46公里,距离首都机场67公里,到雄安新区约65公里,距天津市区75公里。如果把北京、雄安、天津连成等腰三角形,机场就在的正中心;如果把雄安与北京城市副中心连成一条直线,这里几乎是中间点。
截至目前,共有66家航空公司意向入驻大兴国际机场。预计年冬春航季,大兴国际机场将开通条航线,覆盖全球个航点。在不远的年,这里的年旅客吞吐量将与首都机场并驾齐驱,达到万人次,终端容量将超越1亿人次。
四大“最”机场
NO.1
规模最大单体机场航站楼
大兴国际机场航站区建筑群位于永定河北岸,占地约万平方米,能装下63个天安门广场。航站楼主体万平方米,超过迪拜世界中心,为世界规模最大的单体机场航站楼。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航拍?李召麒NO.2
施工技术难度最高的航站楼
机场不仅结构复杂、空间跨度大,却生生在其中造出了几乎无柱的巨大中厅,为乘客提供了最大化的公共空间。
大兴国际机场内部示意图
同时,由于屋顶被设计成自由曲面,每一个节点和连线都被三维坐标锁定成唯一的位置,所以屋顶上0多块玻璃没有两块是一样的。
大兴国际机场内部示意图
NO.3
最大单体隔振建筑
大兴国际机场是全球首座高铁下穿的航站楼,正下方聚集着高铁、地铁和地铁站,地下有六条轨道横贯整个机场。
国内首创的层间隔震技术,图片来源于网络
为了在列车经过的强震动和大风压下保证机场安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采用了国内首创的层间隔震技术,将航站楼首层和地下一层完全隔开,抗震设防烈度达8度。
NO.4
世界最大无结构缝一体化建筑
此次航站楼需用混凝土结构F1层平面米×米不设缝,是世界最大的机场单块混凝土楼板。这块完整的混凝土大板,可将“鸟巢”置于其上。
为满足超大平面混凝土主体结构施工需要,需要将作业区域划分之后实现三维空间的进度管理。最终要在10个月时间完成万立方米混凝土浇筑,相当于每月浇筑完成25座18层大楼。
海城妇联主任?穷游Biu主“天窗”下的梦幻航站楼
航站楼正中央,超过3万吨六边形玻璃搭建出不规则的自由曲面屋顶,阳光洒落,在中庭投下18万平方米的光斑,整个机场变成大型光庭。此外,延伸出的长廊也采用“天窗”制式,旅人们可以顺着阳光的指引,一路走向登机口。
巨型“天窗”
屋顶除了玻璃,还有6.4万根钢管组成屋面钢结构,首尾相接总长度近公里,可以环绕北京五环公路跑上5圈,是世界最大机场钢屋盖。
交通“零距离”换乘
北京大兴国际航站楼是世界首个“双进双出”的航站楼,设计师巧妙地利用五指造型设计空间,将旅客候机的区域放在了最中心位置。
航站楼至登机口距离,图片来源于网络
不仅可以设立更多近机位,同时也缩短了乘客在安检后走到最远端登机口的距离和时间——最多只需8分钟左右时间,便能抵达米外的登机口。而进港行李平均运送距离也缩短至米,首件进港行李在13分钟内便可到达。
在航站楼内移动的问题得以解决,去往机场的路途也十分便利。公路之外,多条高铁、地铁等轨道交通从地下穿行航站楼,让大兴国际机场成为全球首座高铁地下穿行的机场航站楼。
“伤别离”的另一种形式
每至机场送行,离别的感伤也在轮番上演,送机人只能在出发大厅目送亲友远去。
大兴机场人性化地在国际机场航站楼的五层设置了旅客话别区,透过玻璃可以对国际出发的旅客挥手告别,还能目送他们到达候机楼。
机场停车新理念
在交通流量巨大的机场停车,恐怕连“老司机”也发怵。因此,大兴机场结合航站楼的特点,首次提出“双层出发车道边”概念。
双层出发车道边
今后,旅客在三、四层都可以停车,就近进入航站楼并办理乘机手续,实现旅客快速进出港。
黑科技傍身
智慧机场的“刷脸”模式
要说新机场最受瞩目的元素之一,少不了“智慧”机场的服务。大兴机场会实现全流程自助无纸化以及人脸识别服务,自助值机达到86%,自助行李托运达到76%,安检通道均实现人脸自动识别。
年10月27日秋冬航季起,国内航班可实现“一证通关+8个登机口面像登机”(其余登机口刷证登机),国际航班则“一证通关+2个登机口面像登机”(其余登机口刷证登机)。
自助通关
此外,机场还建立了统一运行的数据平台,全面掌握航班运行状态与地面服务情况。未来会进一步研究乘客面相信息数据库,只要在机场将面像和身份信息绑定后,此后所有乘机环节都能体验“刷脸”服务。同时,乘客还能通过手机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