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公安红色记忆之二余西区社会科长治安

在通州公安的历史长河中,有一段历史值得铭记,那就是在艰难困苦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在党的领导下,一批公安保卫干部和公安战士为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保卫和巩固民主政权,反特锄奸、情报侦察,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直至献出宝贵的生命。他们用感天动地的壮举、鲜红滚烫的热血,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背景资料:周济凡烈士(——),江苏省崇明县(今属上海市)人,抗战期间曾任南通县余西区社会科长、区治安员、区委书记兼治安员。他的社会科长、区治安员职务,相当于建国后公安局派驻乡镇的公安特派员。因此,他是抗日民主政府时期的一名基层公安领导、一名公安战士。周济凡(——)一更初思周济凡,除奸杀敌真勇敢,领导我们反“清乡”,人人夸他英雄汉。……四更又思周济凡,捕后仍是英雄汉。任凭日伪怎摧残,守口如瓶自赴难……这首歌谣当年曾在南通县余西区广为流传,它真挚地道出了当地人民对周济凡烈士的崇敬和怀念之情。年10月,黄桥决战胜利后,陶勇率领新四军第三纵队挺进江海平原,开辟通、如、海、启抗日根据地。梁灵光奉命接管国民党南通县政府。11月25日,南通县抗日民主政府在北兴桥正式建立,这是南通地区第一个由中共领导的抗日民主政权。抗战时期,新四军根据地民主政权的警察组织称为军警督察处,后改称保卫分处、公安局。年12月,中共中央社会部作出《关于公安局的指示》,明确规定公安局的性质和任务。指出:公安局是抗日民主政权维持治安的机关,是政府不可分离的组成部分。其任务是:保卫人民民主权利,保障各抗日党派合法自由,镇压或破获混入我区的敌探汉奸及少数破坏抗日政权、破坏抗日人民权力的反革命分子,巩固抗日民主政权。南通县抗日民主政府第一任公安局长为方立人。当时他在党内担任县委委员和社会部长,在抗日民主政府内担任保安科长,后改任公安局长。周济凡烈士于年年初调南通县余西区任社会科长、区治安员,后任区委书记兼区治安员。他的社会科长、区治安员职务,相当于建国后县公安局派驻乡镇的公安特派员。周济凡,年2月生,江苏省崇明县(今属上海市)新民乡人。年小学毕业后,因家贫辍学,后在父亲创办的“应时小学”教书。年,日军疯狂扫荡清剿,将周家房屋烧毁,年仅15岁的周济凡满怀国恨家仇,参加崇明县抗日民众自卫总队,投身于抗日救亡工作。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当年11月奉命撤往苏北,转战于海门、南通一带。年4月,日军对苏中四分区疯狂“清乡”,抗日部队主力转移,周济凡遵照党的指示,留在原地坚持斗争。他带领武装民兵,出没于伪军占领区,捕捉汉奸特务。担任南通县警卫团连指导员时,他主动要求留在“清乡”圈内坚持斗争。后来他先后担任余西区社会科科长、区治安员,区委书记兼区治安员等职。在血雨腥风中,周济凡带领余西区的党员、干部、民兵、群众,身先士卒地破大路,筑暗坝,割电线,散传单,摸情报,杀汉奸……活跃在日伪据点的周围。虽然年纪不大,但周济凡深知群众甘苦,他生活俭朴,常把省下来的津贴买一些文化及生活用品送给有困难的同志。革命不仅需要勇气,也需要智慧。周济凡经常化装成阔少爷、卖纱的老农等,抓特务、打鬼子,智勇双全。一次他带着一位同志到五福桥北的瞿家油坊收税,由于特务告密,伪连长很快带一个连直扑瞿家油坊,瞿老板紧张得直打哆嗦,连连劝周济凡躲一躲。周济凡考虑到来不及转移,躲了被搜出来反而麻烦,就沉着地对老板说:“别怕,我额头上又没写‘周济凡’三个字,你不要慌,让他们来好了。”伪军如狼似虎地从大门外冲了进来,里里外外进行搜查。伪连长凶神恶煞地问瞿老板:“这儿有没有新四军?”瞿老板忙说没有。当时周济凡正坐在瞿家账房里,目不斜视、从容不迫地打着算盘,另一位同志歪着头看他算账。伪连长指着他俩问瞿老板:“他们是什么人?”瞿老板在周济凡镇定自若的神态中也定下心来,壮了壮胆子说:“这位是我的账房先生,还有一位是我的水客(客户)。”伪军找不到破绽,又不甘心轻易离开,仍要死磨硬缠。周济凡放下算盘,故作惊讶地说:“你们要找新四军?刚才我听说西边有几个‘粽子’扎在那里,可能是新四军干的!”伪军一听,立即一窝蜂似地向西追去。于是,周济凡安然脱险,顺利地完成了收税任务。面对当时敌人“清乡”的艰苦斗争形势,少数干部产生了悲观动摇情绪,为夺取反“清乡”斗争的彻底胜利,周济凡认真贯彻执行上级的指示,深入发动群众。战斗时身先士卒,吃苦在前,哪里最艰苦、最紧张,周济凡就会出现在哪里,深得大家的信任和尊重。年3月20日晚间,周济凡去平望乡传达贯彻区委会议精神,因叛徒告密,不幸在路上,遭百余名伪军围捕而陷于敌手。周济凡被捕后,伪军头目对他施以酷刑,妄想从他口中供出共产党的组织情况,周济凡坚贞不屈,痛斥敌人。敌人没有办法,就用惨无人道的手段对他进行种种折磨。先是对他暴打,打得他遍体鳞伤,腿骨断裂,周济凡坚不吐口;敌人又用烧红的铁丝穿透他的手掌吊起来,还用蘸着煤油的棉花烧他的身体,再将盐卤泼到他的伤口。周济凡被折磨得多次昏死过去,醒过来时,依然横眉冷对敌人,大声怒斥敌人,用沙哑的声音唱起《国际歌》。敌人见无计可施,便于4月2日傍晚,将他抬到一个预先挖好的泥坑里活埋。周济凡临刑前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并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中国人民万岁!”周济凡牺牲后,上级政府将他殉难地的乡改名为“济凡乡”以示纪念。并组织战斗摧毁敌人据点,为周济凡讨还血债。周济凡烈士墓碑文抗战胜利后,又将周济凡的遗体迁至现址,修建陵园。为铭记先烈革命传统精神,年3月,由东社乡政府修建此墓,年4月,重新修建。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许多公安保卫人员,为夺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斗争中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像方立人烈士、周济凡烈士等,他们都是基层领导、公安骨干,甚至是县公安局局长。他们对事业、对信仰的执着追求,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与日伪军、敌特组织进行殊死较量,永远值得我们后人学习和敬仰。(综合通州区委党史办《史迹碑记》等有关资料整理。)

扫描


转载请注明:http://www.whqunliang.com/tlyhxbxpxbl/736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