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Aplasticanemia,AA)是一组:获得性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骨髓造血功能低下,临床上以贫血、出血、感染为特征;大部分病例雄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再生障碍性贫血分为:(1)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非重型再障non-severeaplasticanemia,NSAA)又称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再障,CAA),如果实验室检查达到重型再障标准,中国称重型再障Ⅱ型(2)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重型再障severeaplasticanemia,SAA),中国又称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再障,AAA)或重型再障Ⅰ型。近来研究显示:再障可能是独立的疾病体系,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不等于再障;AA,MDS,PNH,IRP,骨髓造血功能停滞等病症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相互之间可能有交叉。再生障碍性贫血病因:确切发病原因不明确,可能为:①病毒感染:肝炎病毒、微小病毒B19(humanparvovirusB19)、EBV、流感病毒等②化学因素:氯霉素、苯、磺胺类等③物理因素:放射线等④免疫异常。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机制
1.造血干/祖细胞缺陷:CD34+细胞减少;CFU-S,CFU-GM集落形成能力减低。2.造血微环境损伤:骨髓基质细胞培养生长不良;血窦破坏。3.T细胞介导的骨髓免疫损伤:Th1细胞、CD8+T抑制细胞↑;CD25+T细胞、γδTCR+T细胞↑;IL-2、IFN-γ、TNF↑。传统观念:种子(干/祖细胞),虫子(免疫),土壤(骨髓微环境)学说。目前认为:是T细胞亢进引起的造血组织损伤,实质上也属于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表现(一)重型再障:进行性贫血(常常30g/L);广泛皮肤及内脏出血,尤其颅内出血是死亡的主要原因;严重感染及发热是死亡的又一个主要原因。(二)慢性再障(非重型再障):起病和进展较缓慢,病情较重型再障轻。(三)实验室检查(1)血象:SAA呈重度全血细胞减少,红细胞形态大致正常,血涂片中白细胞仅仅少见淋巴细胞,极少见血小板①中性粒细胞0.5×/L(常常WBC1×/L)②血小板计数20×/L③网织红细胞绝对值15×/L(1%)。CAA达不到SAA的①②③程度,红细胞形态大致正常,可有10%的CAA病例红细胞形态是大细胞均一性,血涂片中可见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2)骨髓象:SAA多部位骨髓增生重度及极重度减低,骨髓造血岛呈空网状,巨核细胞缺乏,红系,粒系减少,非造血细胞(浆细胞/组织嗜碱细胞/网状细胞)比例增加,淋巴细胞相对增多。SAA骨髓活检示造血组织均匀减少,造血组织25%,脂肪细胞75%(正常1︰1);CAA骨髓增生减低,淋巴细胞相对较多,可见中性晚幼粒细胞,杆状核和分叶核粒细胞,晚幼红细胞核高度致密呈“炭核”样。CAA骨髓活检示造血组织均匀减少,脂肪组织填充。(3)其它辅助检查:①CD4+/CD8+T细胞↓,Th1/Th2T细胞↑②血清IL-2、IFN-γ、TNF↑③染色体核型基本正常,若核型异常,多考虑诊断MDS等④NAP强阳性⑤骨髓铁染色示贮铁不减少⑥溶血检查均阴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标准①全血细胞减少②网织红细胞绝对值减少③一般无肝、脾、淋巴结肿大④多部位骨髓增生减低,如有穿刺在造血灶,骨髓增生活跃,但必须巨核细胞减少或缺如⑤骨髓活检造血组织减少⑥除外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其他疾病: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自身抗体介导的全血细胞减少症(IRP);低增生性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急性造血功能停滞;嗜血细胞综合征;骨髓瘤;骨髓纤维化;骨髓转移癌;巨幼细胞性贫血;Fanconi贫血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