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医生钟叔叔科普系列贫血大讲堂缺

缺铁性贫血

(irondeficiencyanemia,IDA)

概述

缺铁性贫血是体内铁缺乏导致血红的蛋白合成减少,临床上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清铁蛋白减少和铁剂治疗有效为特点的贫血症。

本症以婴幼儿发病率最高,严重危害小儿健康,是我国重点防治的小儿常见病之一。

流行病学

IDA是儿童最常见的贫血。其发病率在发展中国家、经济不发达地区明显增高。

在年公布的《中国0~6岁儿童营养发展报告》中显示,年至年,我国5岁以下儿童贫血患病率徘徊在12%~23%。年开始持续下降,从19.3%下降到年的12.6%。年至年5岁以下各年龄段儿童贫血患病率情况分析结果显示,6~24月龄儿童贫血患病率最高,2~3岁儿童贫血患病率是一个平台期,3岁以后逐渐降低。

发病原因

先天储铁不足:胎儿从母体获得铁以妊娠最后3个月最多,故早产、双胎或多胎、胎儿失血和孕母严重缺铁可使胎儿储铁减少。

铁摄入量不足(主因):人奶、牛奶、谷物中含铁量均低,婴幼儿生长发育快,如不及时添加蛋类、肉类等含铁量较高的辅食,易致缺铁。青少年偏食亦易造成IDA。

3.铁吸收障碍:食物搭配不合理或慢性腹泻均可致IDA。

4.铁丢失过多:正常婴儿每天排泄铁量比成人多,慢性长期铁丢失而得不到纠正则造成IDA。如:慢性胃肠道失血(如肠息肉、梅克尔憩室、膈疝、寄生虫感染、胃肠道肿瘤等)、饮用不经加热处理的鲜牛奶喂养婴儿可因牛奶过敏而致肠出血、青春期月经量过多等。

临床表现

贫血表现

精神行为异常:烦躁不安或精神不振,不爱活动;

食欲减退或异食癖;

皮肤黏膜(面色、唇色)苍白;

年长儿可自诉乏力;

肝脾、淋巴结肿大;

易感染;

生长发育迟缓、注意力不集中、智力低下等。

辅助检查

一.血象:血常规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涂片中可见红细胞体小、中心浅染区扩大。网织红细胞计数多正常或轻度增高。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可正常或减低。

二.骨髓象: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以红系增生为主,粒系、巨核系无明显异常;红系中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其体积小、核染色质致密、胞浆少、边缘不整齐,有血红蛋白形成不良表现(“核老浆幼”)。

三.铁代谢:血清铁蛋白降低和(或)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升高;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

四.红细胞内卟啉代谢:FEP/Hb(血红蛋白)3ug/gHb考虑异常,5.5-17.5ug/g之间,排除铅中毒即可诊断缺铁性贫血。

诊断及鉴别诊断

疾病诊断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见下表)+特异性骨髓象+血清铁蛋白和(或)血清铁↓+血清铁结合力↑+FEP/Hb异常即可确诊,但缺铁性贫血最重要的是病因检查,即寻找原发病。

鉴别诊断

其鉴别诊断很多,但最重要的是和地中海贫血鉴别,因地贫治疗与缺铁性贫血的治疗截然相反,原则上不能补铁,具体请参阅我的







































治白癫风办法
治疗女性白癜风疾病



转载请注明:http://www.whqunliang.com/tlyhxbxpxwh/131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