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的危害
身体健康是人们非常关心的问题,一旦出现问题我们的心情也会随之沮丧起来,有些小毛病虽然不是很严重,但确实影响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比如说贫血。“贫血”这个词汇我们并不陌生,常常都会听到人说:最近气色不好,去医院检查了,就是有点贫血,没什么大事儿。越是常见的症状,越是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诚然,对于成年人来说,轻度的贫血并不会对身体造成太大的危害。但对于身体素质较差的人群,如果身体长期处于贫血状态而不加以控制的,可能会对身体多个系统造成不良的影响,今天我们就来说说那些贫血造成的危害。
当身体处于贫血状态时,血红蛋白减少,血液携氧能力减低,全身组织和器官发生缺氧,从而对身体造成一系列的危害。最常见的有:
01
一般情况:
a体力欠佳:易出现疲乏、困倦无力,这是贫血最早、最常见的表现
b气色不佳:面部、口唇、眼睑、甲床颜色苍白
c发热:贫血严重者可出现低热
d精神状态:亦有发生精神异常者,如兴奋不安、忧郁寡言等。
e其它:皮肤干燥、毛发缺少光泽度、杵状指等。
02
心血管系统:
常会出现胸闷、心慌、气短,部分严重者可出现心脏代偿性增大或者心绞痛、心衰等表现。
a轻度贫血时,可出现窦性心动过速、心搏亢进等表现。
b严重贫血时,可能会出现下肢水肿、心衰、心绞痛等症状。
03
神经系统:
在体位变化时常常出现“眼冒金星”或者一过性的眼前发黑的表现,这是贫血影响神经系统的表现,其它常见的症状还有头晕、头痛、耳鸣、注意力不集中、失眠、反应迟钝等。
04
消化系统:
食欲不振是最常见的消化道症状,还有可能会出现食欲减退、腹胀、恶心等症状。
05
泌尿生殖系统:
可能出现尿色加深、蛋白尿等表现,严重贫血可出现性欲减退、酱油色或浓茶色尿等表现。女性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是月经不规则。
除此之外,一些特殊人群也会有一些不同的表现:
1.女性:除了常见的月经量减少,甚至闭经外,最常见的症状是手脚冰凉、脸色发黄、内分泌失调等症状。孕妇的严重贫血会导致早产、死产、胎儿发育不良、死胎等严重后果。
2.儿童:孩子如果长期贫血会影响发育、面色苍白、记忆力下降等症状。
3.老年人:老年患者长期贫血,出现脑出血、痛风等疾病的风险可会增加。
贫血很多人都有,但不要有治不治无所谓的心态。贫血对身体有多种危害,医院就诊,避免长期贫血对身体造成更大的损伤。
推荐阅读
1
补血药,你选对了吗?
当前,补血药品种繁多,大致可分为以下几大类:铁剂、维生素类、肾上腺皮质激素类、雄激素类等。
铁剂
主要用于缺铁性贫血的预防和辅助治疗。目前药房出售的铁剂,主要有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葡萄糖酸亚铁、右旋糖酐铁、琥珀酸亚铁、多糖铁复合物等,其中硫酸亚铁属无机铁,其他均为有机铁。此外,还有不少补铁中药制剂,如血宝胶囊、血宝口服液、维血冲剂、血康冲剂等。无机铁价廉物美,其最大缺点是胃肠道不良反应比较明显。有机铁,如口服右旋糖酐铁、琥珀酸亚铁,多糖铁复合物等,含铁量高,与硫酸亚铁相比,不良反应轻且疗效相当,不过价格较高。各种铁剂补血药最好能在医生指导下,根据各人病情酌情使用。服用“补血药”时,某些食物也会影响铁的吸收,如茶、咖啡、蛋类、牛乳、含膳食纤维多的食物等应尽量少吃。
维生素类药物
包括维生素B12、叶酸等,对缺乏叶酸和维生素B12所致的巨幼细胞贫血有特效,对其他贫血无效。大剂量的维生素B6治疗原发性或遗传性铁粒幼细胞贫血有效,对其他贫血也无效。可见各种维生素类药物治疗贫血的机制是不同的,故不能盲目使用。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如泼尼松(强的松)、地塞米松等,由于这类药物有免疫抑制作用,故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有良好疗效;对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球形红细胞增多症也有一定的疗效。但该类药物必须在疾病确诊前提下才能应用。
雄性激素类药物
如丙酸睾酮、司坦唑、达那唑等。这类药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必需药,对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发的贫血也有较好疗效。其药理作用主要是刺激红细胞系造血细胞增生,主要副作用是容易出现痤疮、男性化表现及肝脏损害。此外,红细胞生成素(简称EPO)是近年来利用高科技生产的一种生物调节剂,也是目前治疗肾性贫血最有效的药物,它还可以用于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及其他肿瘤引起的贫血。它能有效地刺激病人红细胞系造血细胞增生、分化及促进血红蛋白合成。该药的主要副作用可使血压升高,因此应与降压药同用。
总之,贫血是一种病因复杂的病症,不同类型的补血药有着不同药理作用,患者应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合理选用补血药。
贫血一定要输血吗?
2
临床上常会有一些贫血患者,认为输了血就万事大吉,甚至有患者总是追着医生要求输血;还有一些非专科医生面对贫血,喜欢依靠输血来解决问题。作为一名血液科医生,我必须告诉大家,输血不仅是救急不救穷的做法,在某些免疫引起的血细胞破坏疾病中,输血反而会加重血细胞的破坏;长期大量的输血还会引起铁沉积,继而导致输血依赖或输血无效。因此,恰当的输血治疗可以改善和缓解病情,而中医药治疗的有效介入可以减少输血量、提高输血疗效、减低输血不良反应。
涉及输血治疗的常见血液病
1.贫血类良性病:常见包含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
2.恶性血液肿瘤类疾病:常见包含急性髓/淋系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
3.出血性疾病:常见包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血友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其他原因引起的凝血因子或胶原蛋白缺乏等。
4.其他:不明原因的全血细胞减少、慢性病(如严重肝病、肿瘤)引起的贫血、失血等。
各种血液系统疾病常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血细胞增高或降低,或者质的异常,临床表现为贫血、发热、出血,以及肝、脾、淋巴结肿大、骨痛等症状。此时需要进行血细胞涂片、骨髓穿刺涂片、活检以及免疫表型、染色体、融合基因等检查。针对红细胞一系的贫血,还需要结合临床、进行血清铁蛋白、总铁结合力、叶酸、维生素B12水平检查,以及Coomb’s、Ham’s、CD55/59等检查以鉴别诊断。
盲目输血的危害
1.不查病因、盲目输血:输血只是在急危重情况下的一种替代疗法,本身并不能刺激造血。同种异体输血相当于同种异体血细胞移植,即使血型相合也不能完全避免发生输血不良反应,长期大量输注还会造成铁沉积,继而引发输血依赖、疗效下降等问题。
2.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GVHD是指免疫缺损或免疫抑制的患者不能清除输入血液中具有免疫活性的淋巴细胞,使其在体内植活、增殖,将患者的组织器官识别为非己物质,作为靶目标进行免疫攻击、破坏的一种致命性输血并发症。避免不必要的输血、避免输注新鲜血、避免亲属间供血,免疫异常患者输注辐射血、滤白血等措施可以减少GVHD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