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书联播失传的营养学慢性炎症与癌症

生命是奇迹,也是奥秘!人体本身有着惊人的修复功能,只要给足原料——营养,就能恢复健康。《失传的营养学》用老百姓通俗的语言指出了身体生病的原理以及逆向康复的路径,对于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多种疾病,包括几十种难以治愈的癌症,都从营养学的角度提出了新的见解。

健康是革命的本钱,健康更是享受革命成果的本钱,欢迎您收听《失传的营养学》

第二节癌是营养极度缺乏的产物

所有疾病按发病的急缓和进展的快慢可分为两类:急性病和慢性病。两类病除了发病急缓、进展快慢区别明显外,另一个显著的区别就是急性病病因明确,慢性病病因“不明”。所以我们会在医学书籍上看到,在论述到慢性病的病因,如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胃炎等病的病因时,第一句话就是病因不清。慢性病的病因真的不清楚吗?不是,其实很清楚,但往往很隐秘。

当我们把急性病、慢性病的病因对比起来看,抓住各自的特点后,也就很清楚慢性病的病因和对慢性病的治疗方向了。所有疾病都源于损伤。而损伤分为两种,即急性损伤和慢性损伤。急性损伤就导致急性病。急性损伤的病因很明确,因为要想造成身体的急性损伤,一次损伤的力度就一定要大,所以损伤因素会集中起来发挥力量。比如被车撞伤、被刀砍伤、细菌感染等。但慢性损伤的病因就很分散,是经常性的轻度损伤,是从轻度损伤积累到重度损伤的过程。例如糖尿病,不是因为你多吃了哪口饭,某天多喝了一点酒,哪天多吸了几根烟造成的,而是因为你每天对肝损伤一点,到最后损伤终于显露出来。好比喝农药,一口气一瓶全喝下去了,这个人立马就玩完,这就是急性损伤。但如果每天喝一小点,再加上烟、酒和其他一些毒物的少量损害,表面看来好像没什么,但你的身体已经受到伤害了。只要这样一直持续下去,有一天一定会发病。所以慢性病的病因往往是明确的,

但复杂、种类多样。

慢性损伤也给了机体修复的时间,所以身体处在边损伤边修复,边修复边损伤的反复过程中,而修复是需要营养素为原料的。所以,所有的慢性损伤都是以消耗营养素为代价的,直到把体内的营养素消耗光,再也不能修复时,疾病的症状才会慢慢表现出来。因此包括癌症在内的所有慢性病,不管病因是什么,最后本质上都是营养素极度缺乏和不均衡造成的。所以我认为要治愈慢性病,补充足量的营养素是第一位的。当然,如果同时解决慢性病因,包括精神因素、饮食因素等,效果会更理想。但急性病就不同了,对于急性病而言,首先要明确病因,且去除病因,然后才是进一步施治。当然在急性病的治疗中也需要营养素补充,但一般情况下,此时补充营养素在治疗中只起到辅助作用。

慢性炎症为什么容易导致癌症的发生呢?这其中包括很多学科很复杂的知识。首先,慢性炎症的产生本身就是很复杂的过程,当某个部位发生损伤,炎症就出现了。炎症出现的目的有三方面:第一是为了把损伤部位的死亡细胞组织清除掉,为修复做准备;第二,炎症细胞会产生很多物质来刺激修复甚至是启动修复;第三,因为有损伤,会不时有外来的异物从损伤部位侵入人体,如细菌和病毒。炎症细胞的存在也是为了及时消灭这些异物,以防它们侵人身体后对机体产生更广泛、更严重的影响。修复就是在这种炎症环境下开始的。其实,修复包括很多层面,即系统层面、器官层面、组织层面和细胞层面的修复。而细胞层面的修复至少包括受损细胞的自我修复和细胞再生或增生。通过细胞再生或增生,把细胞死亡后留下的空缺补上修好。

当营养素充足时,各个层面的修复都会顺利进行,局部的损伤很快被修好,系统紊乱被纠正,炎症细胞消退,这样疾病就治愈了。当营养素不足时,损伤总是不能及时修复,一些地方被修复了,而另一些地方还是残缺不全,这样炎症细胞就会长期存在,形成慢性炎症。在慢性炎症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有修复发生,也不断有损伤发生。因为不断会有各种有害物质侵入受损部位,这些有害物质或有害因素会导致损伤扩大。而慢性炎症的长期存在也破坏了这些部位的细胞原有的生活环境,也会造成进一步的损伤。当有营养素到位后,身体就会又启动这个部位的修复,细胞又开始再生或增生。这就有点像一场持久的小型战斗,一会儿打起来了,死了一些士兵,战斗就停下了,在后援补上后,一会儿又打起来了,又死了一些士兵,又有后援补上了,又开始打,就这样不断反复发生。而癌症是在细胞死了再长、长了再死的过程中形成的。

如上所述,慢性炎症的过程也是原有部位的组织细胞不断增生修复的过程。在慢性炎症这种恶劣的环境下,细胞增生是有很大风险的,因为在这种环境里存在大量的有害物质,比如氧自由基等,很容易导致这些增生活跃的细胞的染色体及其他的一些基因受损,出现异常。即使没有这些有害物质,细胞在增生时,有时也会出现染色体或个别基因的损伤,只是出现的概率要小很多。本来细胞是不怕一些染色体或基因受损的,因为细胞有自我修复能力,在细胞核内有一整套用来修复染色体损伤的酶,可把它们称为细胞的DNA修复系统。比如核酸内切酶、核酸外切酶、DNA连接酶、DNA聚合酶等,在这些酶供应充足、原料充足和细胞核内反应环境良好的情况下,修复染色体异常并不是什么难事,而且染色体修复还遵循一个原则,就是能修的就修,不能修的就启动细胞自杀机制,以清除这些受损细胞的潜在危害。这是何等精妙且完整的细胞修复计划,其前提只是足够的营养。

当营养素不足时,细胞增生就很危险,因为在慢性炎症的环境中,细胞进行一批又一批的增生,当出现染色体或基因异常时,由于营养素不充足,细胞不能及时启动修复或自杀机制,就会导致染色体或基因异常一批一批地传下去,而且因为每一代的增生都有可能会产生新的染色体或基因异常,所以这种染色体或基因异常范围会不断扩大,直到最后不可收拾。细胞核内基因之间相互制约的平衡被打乱,细胞出现异常无度的增生,癌症就发生了。

第三节癌症的营养素治疗

如上所述,癌症也是因为营养素极度缺乏造成的,所以癌症患者使用营养素治疗这一方向是正确的。

癌症患者使用营养素有两种不同的境界,一种境界是支持治疗,另一种境界是对癌症进行独立治疗。首先说第一种支持治疗。目前,癌症的治疗方法基本上还是三种,即手术、放疗和化疗。手术仍然是首选。手术前、术后使用营养素,会大大缩短手术创伤愈合的时间,最大限度减轻手术对人体的打击。如前所述,所有癌症患者都是营养素极度缺乏或不均衡的人,故在术前使用营养素会改善患者营养缺乏的状况,增强体质,增强免疫力和增强修复能力,增强人体的抗打击能力。尤其是那些术前血色素低的患者,使用营养素会在很短时间内使他们的血色素回升到正常水平。术后,创伤修复过程中更是需要大量营养素,术后使用营养素会加快愈合,提高免疫力,使患者体质迅速恢复,来应对接下来可能进行的放疗、化疗。

放疗和化疗,尤其是化疗对人体的危害极大,化疗药物对全身各器官的伤害很大,尤其是肝、消化道、免疫系统和造血系统。经历化疗的患者都是第一次化疗时反应较轻,之后反应越来越重。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化疗药物对身体的伤害会累加起来,第一次化疗造成的伤害还没修复,第二次化疗又开始了。第一、第二次的损伤还没修复,第三次的化疗又开始了……所以身体对化疗药物的副反应就越来越强烈。临床上化疗方案一般都是六个月,每个月只化疗一周而休息三周,其目的就是为了让身体有恢复的时间,而营养素的使用无疑会加速身体各器官损伤的修复,使身体能够应对化疗药物接二连三的打击。

使用营养素的化疗患者,他们的血色素、白细胞很少出现异常,即使出现偏低的情况,首先,程度会轻很多,其次,这种现象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纠正。一般情况下,患者的食欲、睡眠、体能、体重都会保持在比较理想的状态,面色红润,头发脱落程度减轻,脱落后也会很快长出来。这与营养素快速修复化疗药物对身体各器官的损伤,快速恢复各器官的工作环境,使它们达到较理想状态有关。一位小肠癌术后肝转移的老人,年近七十岁,在肝癌介入治疗后,一直状况不好,消瘦、乏力、没有食欲、精神不佳、睡眠质量差和贫血等。使用营养素仅一周的时间,就高兴地电话告诉我,说她现在感觉很好,而且连给她检查的医生也觉得不可思议,她的血色素从九克上升到十二克。

使用营养素的另一种境界就是对癌症进行独立治疗。医学发展到今天,笔者认为应该是临床各科对相应的疾病追求治愈率的时候了。但令人遗憾的是,很多科室的某些疾病的治愈率近乎为零,有很好的缓解率就已经相当不错了。还有一些科室,连缓解也做不到,我们可以称这种科室为“黑洞科室”。人力、物力、财力都用到位了,但挽救不了患者的生命,就像黑洞,不管什么东西被吸进去,都会消失得无影无踪。无论如何,医疗界到了该重新评估临床用药方案、治疗方法、诊断方法的合理性、科学性的时候了。

癌症,到底应该怎样治疗才合理?有时我们会看到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一医院判了死刑,无药可救了只好回家等死,结果不但没死,肿瘤还消失了。有的癌症病人,经历一场感冒,结果身上的癌消失了。一些癌症患者被医生判定最多活半年,结果他活了很多年,即带癌生存。这些例子带给我们一个提示,肿瘤不是不能治愈,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因为人家自己都可以好起来。

营养医学为我们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思路,这条路很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研究。因为营养医学治疗癌症在理论上和实际操作中都是可行的。如前所述,癌症也是营养素极度缺乏或极度不均衡的产物,所以使用营养素治疗癌症在理论上是非常合理的。

营养素治疗癌症在机理上至少有三个方面的疗效。第一,营养素治愈慢性炎症。癌症就是在慢性炎症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可以说慢性炎症或其他慢性损伤是癌发生的动力基础,而营养素治愈了慢性炎症,消除了慢性损伤,无异于釜底抽薪,使癌的发生发展失去了一个极重要的“根”。癌在身体里被孤立起来。第二,通过营养素护肝和给免疫系统以及其他系统提供原料,会大大提高机体免疫力,大大提升机体免疫力。免疫系统是人体防癌抗癌的主力,免疫系统活跃起来,癌的“生存环境”会进一步“恶”化,被消灭转移,限制扩展,因为免疫系统会杀死大量的肿瘤细胞甚至是整个肿瘤。第三,肿瘤细胞的恶性程度不同,就像监狱里的犯人,有罪很轻的,也有罪大恶极的,肿瘤细胞的情况也是这样。一些癌细胞的恶性程度低,跟正常细胞差不多,这些癌细胞有向正常细胞转化的能力,这需要基因水平的修复。但苦于没有营养素支持,缺乏诱使它们转化的营养素,就不能使癌细胞向正常细胞转化。一旦给足营养素,这些癌细胞就会转变成正常的身体细胞,可以理解成癌细胞的阵营里有一部分力量“起义”了。剩下的那些癌细胞都是罪大恶极的,这些癌细胞即使有充足的营养素也不能转化成正常的细胞。但这些癌细胞遇到充足的营养素后,也会懊悔至极,选择“自杀”身亡。营养素可以诱导癌细胞启动自杀机制,这是科学实验证明的。

营养素抗肿瘤是多层次、立体式的,这是其他任何一种治疗方法都不可能实现的。现在的问题不是用营养素能不能治疗癌的问题了(因为已经有案例证明营养素治疗癌症有效,甚至有治愈的例子),而是还没搞清楚用多大的量可以有把握地治愈一种或几种癌症。这与营养医学的特点有关,因为不同的癌症病人营养缺乏的情况不同、营养素的用量也应该不同,这个问题极具研究价值,也一定要研究清楚。

很多人,甚至很多医生担心给了营养素后,癌会不会长得更快。有这种想法是因为不了解癌是怎样存活的,不懂癌的成长历程。癌能在你的身体里成功地存活下来也是非常不容易的,或者说是身经百战才活到今天的。据统计,我们身体每天都产生几十万个癌细胞,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可几十年下来,你为什么没得癌呢?因为癌刚产生就被免疫细胞杀死了。直到有一天,一个癌细胞成功地逃避免疫细胞的追杀,前述的那种前赴后继的状况才得以改变。这个癌细胞安全地活下来之后,因为不受免疫细胞追杀,有机会发展壮大,导致大量癌细胞在很短的时间内增生出来。癌长得太快了,导致食品短缺,血管供给的营养跟不上,就出现饥荒,导致大量癌细胞被饿死,只有那些能够忍饥挨饿的癌细胞才能存活下来。经过这次考验后,癌细胞净化了队伍,它们更坚强更有战斗力了。经过几次饥荒考验后,癌细胞具备了很强的生存能力,它们甚至不再担心食物短缺问题,因为它们练就了很强的掠食性。接下来它们更快速地成长起来,结果没过多久,被医生发现了,大量化疗药的使用导致大量癌细胞死亡。但并不是所有瘤细胞都死去了,又有一些癌细胞挺过了这场灾难,紧接着又是一波一波的化疗甚至加上放疗,但它们都顽强地活了下来,并在一次次的考验中成长起来。在考验中艰难在活下来的瘾细胞,练就了很多生存本领,不怕饥饿,不怕免疫系统,不怕化疗和放疗,无所畏惧。

你想想,担心人体摄人营养素会加速癌的生长有意义吗?你不给营养素,癌长得也很快,而包括免疫系统在内的全身其他器官,由于营养缺乏而全部受损,处于被动状态,当给足营养素后,机体各器官,尤其是免疫系统的潜能会充分激发出来。通过上述各层面的作用,营养素极可能会帮助身体杀灭癌。所以,营养医学给了我们患癌后和它最后一搏的勇气和希望。

目前,我用营养医学治疗癌症,有治愈的病例。但还不多,如一位M5型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复发,再次化疗的同时,辅以营养配方治疗,两次化疗后缓解,停化疗,继续营养治疗,治愈。还有一位宫颈癌患者,已经不能手术,放化疗的同时,营养治疗,治愈。先手术治疗后再营养治疗的例子很多,很多效果很好,有肝癌、结肠癌、乳腺癌等,但总的来讲,营养治疗癌症还处于技术摸索阶段,还没能达到很高的治愈率。但营养治疗癌症在理论上没有任何问题,只是需要更多的实践,形成具体技术线路。我对这一方向充满信心,估计在不久的将来,可以有很大突破。估计最先突破的应该是胃、乳腺、甲状腺等处的癌症,而技术线路最终应该是以营养治疗为主导,中医等方法为辅助的综合治疗体系,这也正是营养医学的正确发展方向。

第十一章

血液病能用营养素治愈吗

造血系统是一个很特别的系统,特别之处在于它旺盛的生产能力。血液中的各种细胞都有一定的寿命,寿命短的就只有几天,如血小板和一些白细胞;长的几个月,如红细胞,寿命大约是四个月。血液中每天都有大批细胞死亡(数以千万计),这就需要骨髓造血系统努力工作,生产出新的细胞补充到血液。血液中绝大多数的细胞都起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而且种类很多,包括红细胞,白细胞中的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血小板等,只有T淋巴细胞是在淋巴组织(如胸腺、淋巴结等)成熟的。感觉骨髓就像一个大工厂,有很多条生产线,每天都在繁忙地生产大量的各种各样的产品。你想想,这样一个系统,每天得需要多少原料。我们都知道血液是极有营养的东西,这些血细胞,它们都是营养素做的。所以当原料缺乏时,一种很常见的病就出现了——贫血。

贫血有很多种,其中你最熟悉的应该是缺铁性贫血了。其实治病很简单,只要知道病因,连你自己也会治。比如缺铁性贫血,看这个名字就知道是因为缺乏铁这种营养素导致的,补铁就行了。还有一种叫巨幼细胞贫血,主要是因为叶酸或维生素Br缺乏导致的贫血。正因为骨髓造血需要大量的原料,所以原料供给是个大问题。如供给不及时,经常原料短缺,很多人虽没表现出明显的贫血症状,但隐性的贫血或短暂的贫血是经常发生的,尤其在女性和儿童当中更为普遍。这也是造成很多人感觉全身不舒服的原因之一。失血过多也可以造成贫血。26岁的小王,因为血小板减少导致月经时经血过多而贫血,几次因经血过多而昏倒,医院输血,治疗了一年多仍不见好转。小王的经期也是紊乱的,有时半个月就来一次,她甚至都对月经产生了心理恐惧,压力很大。使用营养素后,仅两个多月,血小板数正常了,经血也不再“横流”了。

临床上,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很难治愈的一种贫血,这种贫血的发生与骨髓的功能特点关系密切。在我们身体里,新陈代谢越快的器官越容易受到攻击,尤其是对毒性物质和各种辐射非常敏感。相似的器官还有消化道和男性的睾丸,消化道上皮细胞一两天就更新一次,这就需要不断有新的细胞产生。睾丸不断生产精子,有大量的染色体分裂。所以在受到毒性物质攻击后,它们的反应也很相似。比如化疗时患者很容易出现贫血、消化道反应和精子减少,就是这个原因。当然消化道反应与肝功能受损也直接有关。

其实骨髓造血和我们种庄稼的道理差不多。你想想,把一粒精挑细选的种子种到阳光、温度、湿度、营养等环境都非常适宜的土壤中,它有什么理由不发芽生长呢?相同的道理,骨髓要想正常工作,需要有良好的造血环境。而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生往往是因为骨髓的造血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甚至是毁灭性的打击造成的。药物(如氯霉素)、化学物质(如苯)、电离辐射(如X线)、感染(如乙型肝炎)和营养素缺乏(因为营养素也参与对造血环境的维护)等这些因素都可成为再障发生的原因。尽管有一些患者没有明显的病因,但你想想,我们的造血系统已经正常工作好多年了,它不会无缘无故地出现问题,一定是受到什么东西的干扰了。正如前边所讲,一切有害物质的伤害最后都是以消耗营养素为代价的,所以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生和再生障碍性贫血能不能治愈都与营养素的补充程度有直接关系。

肝是人体最重要的解毒器官,它对骨髓的造血环境有重要的保护作用,因为当肝的解毒功能良好时,会迅速清除进入体内的有毒物质,尽可能地减少这些有毒物质对骨髓的损伤。而肝解毒的过程也是大量消耗营养素的过程,当肝解毒功能不佳和营养素不足时,患者很容易出现贫血,甚至会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以及其他血液病,包括白血病。所以再生障碍性贫血及其他一些血液病也可以通过远离有害物质、护肝、改善骨髓的造血环境而治愈。营养素进人身体,通过护肝直接参与解毒,参与骨髓造血环境的改善,为造血提供原料和延缓红细胞衰老,全方位打造造血环境,逆转再生障碍性贫血。请你想想什么药物能够同时做到这些?没有,只有营养素才可以,所以营养素治疗各种血液病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包括对白血病的治疗。

日本曾有一部电视连续剧《血疑》,年在中国播出时红极一时,很多人对白血病最初的认识都来自这部电视剧。片中女主人公幸子因受到辐射而得了白血病。现在探寻很多白血病患者的病因时,都发现他们在发病前的某个时期有过乔迁新居或装修过房子的经历。一些人因接触苯等化工毒物而发病,还有一些人因其他恶性肿瘤接受化疗后发病。更值得我们深思的是,许多血液病,如骨髓纤维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都可以转变成白血病。这些病因提示我们白血病的发生仍是一些有害因素干扰了骨髓的造血过程,或是破坏了造血环境,或是导致造血细胞出现问题。所以远离毒物、改善造血环境和帮助造血细胞修复也是白血病的治疗方向(参考第二部分第九章《慢性炎症与癌的关系》)。

当骨髓造血环境不良时,一味使用刺激骨髓血细胞生成的药物,效果不会好其至有使血液病进一步恶化的嫌疑。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恶化成再生障碍性贫血,再进一步恶化成白血病。造成这种结果或许与大量药物的使用有相当大的关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whqunliang.com/tlyhxbxpxbl/762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