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享一例肾性贫血患者的药物治疗

儿童转移因子口服溶液对白癜风的影响 http://pf.39.net/bdfyy/bdfzd/141101/4508356.html

肾性贫血是各种肾脏病致肾功能下降时,肾脏红细胞生成素(EPO)生成减少及血浆中一些毒性物质干扰红细胞生成并缩短其寿命而导致的贫血。

病例介绍

一名36岁患者,因「头晕、乏力、纳差、眼底」医院诊治,于年1月被诊断为急性肾炎综合征,于年2月份开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做肾脏替代治疗。患者在年1月份转入我中心,转入时病人透析频率每周三次(tiw),治疗方式为HD2次+HDF1次/周。辅以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ESA)纠正贫血,非布司他降尿酸、司维拉姆降磷等综合治疗。

一般体格检查:

体温36.8℃,脉搏76/min,呼吸18/min,血压-mmHg,身高cm,干体重56.5kg。皮肤、粘膜色泽苍白,运动稍作容易气喘。

转入治疗经过:

在病人转入中心后的1月到10月份,一直应用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ESA)治疗肾性贫血,每月行一次血常规检查。但是血红蛋白HGB从未超过g/L。

为了改善病人的贫血状态,达到指南和SOP推荐的g/L以上,在年11月份改用口服罗沙司他胶囊,病人干体重56.5kg,按照说明书的推荐,口服罗沙司他胶囊mg/次,每周三次tiw。应用罗沙司他胶囊时同时停用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ESA)。

药物调整过程:

20年1月份:促红素IU/次,一周3次,一周总量IU;

20年3月份:促红素IU/次和促红素IU/次交替,一周3次,一周总量IU;

20年4月份:促红素IU/次,一周3次,一周总量00IU;

20年11月份:停用促红素,改用口服罗沙司他mg/次,一周3次;

21年1月份:停用罗沙司他,恢复促红素IU/次,一周3次,一周总量00IU。

实验室检查结果:

罗沙司他小知识

罗沙司他胶囊属于1类创新药,它是全球首个开发的小分子低氧诱导因子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HIF-PHI)类治疗肾性贫血的药物。

低氧诱导因子(HIF)的生理作用不仅使红细胞生成素表达增加,也能使红细胞生成素受体以及促进铁吸收和循环的蛋白表达增加。

罗沙司他通过模拟脯氨酰羟化酶(PH)的底物之一酮戊二酸来抑制PH酶,影响PH酶在维持HIF生成和降解速率平衡方面的作用,从而达到纠正贫血的目的。罗沙司他胶囊的上市将为因慢性肾脏病引起的贫血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

罗沙司他胶囊适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和非透析肾性贫血患者。

讨论

1.肾性贫血诊断标准:一般以海平面居民为参考,男性血红蛋白<g/L,非妊娠女性血红蛋白<g/L,妊娠女性<g/L,即可诊断为贫血。

2.用重组人促红素改善肾性贫血的HGB靶目标值为~g/L,但不超过g/L。

对于使用促红素的使用剂量,分皮下注射给药剂量和静脉注射给药剂量。该患者采用的是静脉给药途径,推荐~IU/Kg/W,根据患者干体重计算,初始剂量大约是IU/周。由于患者每月HGB增长速度10g/L,增加25%的重组人促红素大约是IU/周。

这位患者使用了超出指南推荐的重组人促红素剂量,并且增大剂量时HGB靶目标值没有明显变化,没有达标;换用口服罗沙司他胶囊之后,血红蛋白HGB没有改善而出现了下降。恢复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ESA)之后,血红蛋白HGB又缓慢的上升。

小结

肾性贫血的原因很多,若肾功能不全若伴发铁缺乏、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或伴发消化道出血等失血情况时,也参与贫血的发生。

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脏病的重要临床表现,是慢性肾脏病患者合并心血管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效治疗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脏病一体化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年曾有一项针对我国6个城市9个大型透析中心的调查,在例HD?CKD患者中,贫血发生率为61.2%。年发表的中国透析结局与实践模式研究(DOPPS)报告显示我国Hb<90g/L高达21%。

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和罗沙司他胶囊都属于治疗肾性贫血的药物,两者各有优缺点。如重组人促红素必须依靠静脉或皮下给药增加患者疼痛、它属于生物制剂运输和保存时都必须冷藏等;罗沙司他胶囊目前普及度不如重组人促红素,且价格昂贵,不同地区并不是同步纳入医保目录。

不论选择哪种药物,只要能改善病人的生化指标,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同时病人经济能力又负担得起,就是一个美好的结局。

策划

静姝

投稿

qq.


转载请注明:http://www.whqunliang.com/tlyhxbxpxyy/720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