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CC平台打造科技创新ldquo新

北京哪治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

在海淀城市大脑智能运营指挥中心(IOCC)多功能指挥大厅里,一面高5.8米、长19.2米的巨幅屏幕上,汇聚海淀区全景地图、实时监控画面、各种数据以及突发事件等多类信息,成为海淀城市治理指挥调度的全视角驾驶舱和智慧中枢。

创新平台助力“创新合伙人”产业升级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完善成熟,城市大脑被当作是解决城市病,推动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手段。近两年,海淀区践行“创新合伙人”理念,紧紧围绕驻区企业实际需要,丰富合作内涵,拓展合作领域,与驻区企业共建、共享。

海淀城市大脑作为改革创新的平台,更是为海淀驻区企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中科大脑、华为、百度、联通、利亚德、北京建工、51WORLD、淳中科技、铁力山等十余家各领域优秀企业作为共建单位,以业务需求助力产业升级,不仅在诸多方面形成了标杆示范,也充分体现了海淀区“创新雨林”的资源优势。

智能人机交互、分布式信号源、高精度LED大屏等前沿产品,均得以在IOCC各类场景中创新应用,并通过实际的业务验证,推动企业产品完善迭代,进而带动产业升级。值得一提的是,在城市大脑建设中,实现了国内首次将数字孪生引擎实际应用于超大城市级精细化管理运营、国内率先实现城市级多维异构数据的融合应用、国内首创基于业务场景的人机智能交互工作模式的三个“国内首次”。

据51WORLD智慧园区事业部总经理王辰康介绍:“在参与海淀IOCC的建设过程中,以城市大脑需求为牵引,51WORLD数字孪生平台不断完善升级,将原来的各专业领域应用,融合于城市级大脑数字孪生底座。我们的51SuperAPI超级应用接口、51WDT开发者工具、51Cloud实时云渲染服务、51DST动态仿真转化服务等创新应用也在此落地。”据了解,海淀IOCC采用的51WORLD自研的AES数字孪生引擎,可以一比一以城市信息模型还原海淀全域。记者在IOCC指挥大厅大屏幕上看到,海淀的地形、道路、建筑、植被等场景,几乎完全还原了现实世界。

“此次IOCC项目是对51WORLD高精度城市全域数字孪生能力的完整验证和高度认可,同时我们从项目实践中也看到了智慧城市4.0进化的方向与挑战。接下来,我们将结合政府及市场需求,持续迭代产品,加大研发投入,积极探索在城市大数据治理、仿真辅助决策等方面的更深度应用,以更高的品质和更先进的数字孪生技术服务海淀城市运营管理。”王辰康表示。

最强大脑聚“智”实现“一屏看海淀”

海淀“城市大脑”按照“1+1+2+N”架构模式建设,即一张感知网、一个智能云平台、两个中心、N个创新应用。“一张感知网”由全区余路在网摄像机以及多路传感器做支撑;“时空一张图”汇聚全区个专题地图数据,包括基础地理、行政区划、二三维地图、约17万个建筑,以及城市部件等;大数据中心汇聚政务数据、物联网数据、互联网数据、社会资源数据,目前已接入8个市级部门、13个区级部门、全区29个街镇数据,整合55个原有信息化系统;AI计算中心可对各类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处理,并提供智能分析服务和识别结果。

IOCC面积约平方米,空间分为视频会议室、会商室、网络舆情监控指挥中心、多功能指挥大厅、技术保障区五个部分。应用方面以城市大脑“1+1+2”的感知网络、智能云平台、大数据中心、AI计算中心为基础,主要分为融合指挥和智能运营两大模式,具备灵活的信息交互展示、全量的数据资源调度、智能的分析研判学习三大能力。基于城市大脑时空信息平台,IOCC还将全区行政区划、地形地貌、城市部件等进行了全场景建模,重点区域进行精准建模,并依托城市大脑感知神经网络,将全区多路摄像头和多个传感器实时联动,为城市运行监测提供基础能力保障。

“以前受场地、技术等条件制约,领导在指挥调度时有三大痛点:‘见得着人见不着事’‘听得着事看不着数’‘用得到数汇不成智’。”海淀区城市服务管理指挥中心副主任吴维介绍。海淀区面积平方公里,人口超过万人,传统的城市管理方法成本高,人工疲于应对,城市治理水平面临着巨大考验。IOCC集成融合指挥和智能运营两大模式,不仅可以实现灵活的信息交互展示、全量的数据资源调度,还能形成智能的分析研判学习功能。“城市管理者一屏便可进行视频会议并看到任何事件现场,想看的数据也都能同步展示。”以全域视角一屏尽览海淀全局,区域智慧治理进入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IOCC构造了一个海淀的‘大脑仁’,开拓性构建了城市事件的智能分析研判学习能力,在事件应对过程中,可以通过持续学习固化经验,提炼标准,最后达到自主研判解决问题的能力。”吴维介绍,城市运营管理从技术支撑演进方面分为“人拉肩扛人海战”“系统辅助人干事”“系统学会干人事”“系统干事人想事”4个阶段,目前海淀IOCC正处于3.0阶段,未来将向4.0阶段演进。与此同时,海淀IOCC还将逐步实现市域社会治理、产业经济、政务服务、教育、医疗等全领域的场景接入,使居民通过一个终端入口,直达所需的民生服务资源;通过智慧化的城市运营体系及时感知发现存在的问题,防患于未然,将城市“被动”治理转变为“主动”治理模式,对城市的各类事件实现未诉先办,使居民生活更有保障,让城市更宜居、更便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whqunliang.com/tlyhxbxpxyf/738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