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后血红蛋白为什么不升?
原因可能有很多!
1、了解手术中出血情况。
2、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补液情况、与医生和护士沟通,询问抽血前的最后一次输水时间,输水量多少以及尿量多少。
3、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大量补液,血液稀释后HCT会下降,HGB也会下降。
4、抽血时要避开输液一侧,建议抽血检查时间,于输液间隔时间久一点,在进行抽血观察。
5、建议24小时停止输液后测血红蛋白,避免影响结果。
6、每个患者身体差异不同,手术后的恢复差异也不一样,输血后的恢复也有所不同。
6、HGB血红蛋白降低,不能只看HGB值,也要看HCT、MCV、MCH、MCHC综合评判结果。
HGB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又称血色素,是红细胞内主要成分。其功能是与氧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并将氧输送到全身各部分,是体内氧运输和交换的主要载体,也是血液呈现红色的主要原因,血红蛋白的检测主要是用来判断体内是否存在贫血,还可结合其它检查来帮助诊断贫血的性质和病因。正常值:男性:~g/L女性:~g/L新生儿:~g/L青少年儿童:~g/L一般成年男性血红蛋白g/L,成年女性血红蛋白g/L为贫血。根据血红蛋白减低的程度贫血可分为四级。轻度:血红蛋白90g/L。中度:血红蛋白90~60g/L。重度:血红蛋白60~30g/L。极度:血红蛋白30g/L。
临床意义
血红蛋白减少:
(1)生理性减少:
①3个月的婴儿至15岁以前的儿童,主要因生长发育迅速而致的造血系统造血的相对不足,一般可较正常人的低10%-20%。
②妊娠中期和后期由于妊娠血容量增加而使血液被稀释。
③老年人由于骨髓造血功能逐渐降低,可导致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减少。
(2)病理性减少:
①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所伴发的贫血;
②因造血物质缺乏或利用障碍所致的贫血,如缺铁性贫血,叶酸及维生素B12缺乏所致的巨幼细胞性贫血;
③因红细胞膜,酶遗传性的缺陷或外来因素所致红细胞破坏过多而导致的贫血,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海洋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异常血红蛋白病,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心脏体外循环的大手术或某些生物性和化学性等因素所致的溶血性贫血以及某些急性或慢性失血所致的贫血。
血红蛋白增多:
(1)生理性增多:见于高原居民,胎儿和新生儿,剧烈活动,恐惧,冷水浴等。
(2)病理性增多:见于严重的先天性及后天性心肺疾患和血管畸形,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及携氧能力低的异常血红蛋白病等;也见于某些肿瘤或肾脏疾病,如肾癌,肝细胞癌,肾胚胎瘤及肾盂积水,多囊肾等。
影响因素
影响血红蛋白浓度的因素有很多,从造血、血细胞破坏过多、失血等方面。1、造血减弱: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及其他造血系统造血能力减弱——低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当然也低血红蛋白。
2、造血原料缺乏:缺铁性贫血最典型,各种原因引起的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检查,红细胞核老浆幼,血红蛋白降低。
3、内分泌因素:主要是肾脏疾病或者其他因素导致的EPO(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红系生缺乏动力。
4、红细胞破坏过多:
a、含异常造血(造出来的大量畸形红细胞被清楚,如镰刀细胞性贫血、地址贫血、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等)。
b、脾功能亢进(常见以门脉高压引起的脾亢,大量红细胞在脾被清除).
5、失血:急慢性失血。
6、水中毒:如肾衰竭病人少尿期,患者水潴留,血液被稀释,血红蛋白浓度降低。
7、营养因素:恶性肿瘤晚期、有进食困难的患者、消化吸收功能异常的患者.
当然,影响血红蛋白浓度的因素远不只上面这些,红蛋白浓度的临床意义对不同疾病也有不同的理解。
红细胞比积(HCT):
红细胞比积又称红细胞压积(HCT)是指一定量的抗凝血积压后红细胞占全血的容积比,是一种间接反映红细胞数量、大小及体积的简单方法。结合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含量,可计算红细胞平均值,有助于贫血的形态学分类。HCT临床意义
1.增高:
①严重脱水(大量呕吐、腹泻、失水等)。
②大面积烧伤。
③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④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新生儿、高原病、重症肺源性心脏病等)。
2.减少:
①贫血或妊娠稀血症。
②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症。
③流行性出血热并发高血容量综合征。
④妊高症。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是指人体单个红细胞的平均体积,通常是间接计算得到,临床方便的计算公式是:平均红细胞体积(fL)=HCT/RBCx。平均红细胞体积(MCV)临床意义
对贫血进行形态学分类的敏感指标,比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临床价值更大:
体积增大:见于大细胞性贫血。
体积缩小:见于小细胞性低色素性贫血。
生理学改变:
①升高:新生儿,妊娠,饮酒,吸烟,口服避孕药等。
②降低:激烈的肌肉活动,6个月以前的儿童
病理学改变:
①升高:见于营养不良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营养不良;吸收不良;胃切除术后,肠病,裂头绦虫等寄生虫病;及恶性贫血,混合缺乏,叶酸,维生素B12缺乏;遗传原因),酒精性肝硬化,胰外功能不全,获得性溶血性贫血,出血性贫血再生之后和甲状腺功能低下。
②降低:见于小细胞低色素贫血(由癌或感染引起的继发性贫血;高铁血症见于铁粒幼红细胞贫血和铅中毒及CO中毒),全身性溶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先天性丙酮酸激酶缺乏症)等。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系指每个红细胞内所含血红蛋白的平均量,以皮克(pg)为单位,MCH=Hb含量/红细胞百万数,临床上用于对贫血进行形态学分类。临床意义
1.降低:即为单纯小细胞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也见于缺铁,慢性失血,口炎性腹泻,胃酸缺乏,妊娠,地中海贫血,铁粒幼红细胞贫血,巨幼红细胞贫血。
2.升高:常为大细胞性贫血,见于恶性贫血,叶酸缺乏,长期饥饿,网织红细胞增多症,甲状腺功能减退,再生障碍性贫血。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即平均每1升血细胞中所含血红蛋白克数,以g/L表示,计算公式如下:MCHC=每升血液中血红蛋白克数(g/L)/每升血液中红细胞比积(L/L)临床意义
1.升高:高色素性贫血,严重呕吐,频繁腹泻,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一氧化碳中毒,心力衰竭等。
2.降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温馨提示:
1、了解手术中出血情况。
2、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补液情况、与医生和护士沟通,询问抽血前的最后一次输水时间,输水量以及尿量。(血液稀释HCT会下降,HGB也会下降)
3、抽血时避开输液一侧,建议输液间隔时间长一点进行抽血观察。(建议24小时停止输液后测血红蛋白,避免影响结果。)
4、HGB血红蛋白降低,不能只看血红蛋白值,也要看HCT、MCV、MCH、MCHC综合评判结果。
检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