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群获取更多备考资料:
新浪微博:
中公医疗考试缺铁性贫血的是血液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疾病,在护理学、临床医学、中医学等事业单位考试中考点较多,由于这部分知识较多,考点零散,针对这个问题,中公教育讲师条分缕析的归纳总结出常见考点,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先看几个例题:
例题1.缺铁性贫血病人实验室检查不可能出现()
A.骨髓中度增生
B.正常细胞正色素型贫血
C.中晚幼红细胞活跃
D.骨髓细胞外含铁血黄素消失
E.总铁结合力μg/L
B
缺铁性贫血病人实验室检查会出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例题2.除下列哪一项外其他检查结果均支持缺铁性贫血的诊断()
A.血清铁降低
B.总铁结合力升高
C.血清铁蛋白降低
D.血清铁饱和度降低
E.红细胞游离原卟啉减少
E
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FEP):0.9μmol/L(50μg/dl)。
例题3.服铁剂叙述哪项是对的()
A.用牛奶吞服
B.与维C同服
C.与四环素同服
D.用茶水吞服
E.应餐前服用
B
铁剂可和酸性、维生素C同服,但是不宜与牛奶、茶、钙片等同服。
例题4.下列含铁丰富的食物有()
A.动物肝
B.蛋类
C.奶类
D.瘦肉
E.血豆腐
ABDE
含铁丰富的食物、动物肉类、肝脏、血、蛋黄、海带与黑木耳等。
根据事业单位出题的规律,常考的知识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缺铁性贫血的概念
由于体内贮存铁(包括骨髓、肝、脾及其他组织内)消耗完后不能满足正常红细胞生成的需要而发生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贮存铁就是储存在体内铁,
2.缺铁性贫血的病因
(1)需铁量增加和摄入铁不足:小儿缺铁性贫血,母乳喂养儿于6个月后如不添加辅食,青少年偏食,妇女妊娠、哺乳、月经过多等可发生缺铁性贫血。
(2)铁吸收障碍:胃大部切除术后、长期腹泻和呕吐、肠炎、脂肪痢等;茶叶、咖啡。
(3)铁丢失过多:消化道疾病(溃疡、肿瘤、钩虫病、痔疮及其他)。
铁缺乏引起:血红素合成减少而发生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细胞内含铁酶或铁依赖酶活性下降(粘膜组织变化、外胚叶营养障碍、神经精神症状)。
3.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
(1)缺铁原发病表现:如导致失血失铁的其他系统疾病,导致铁吸收不良的其他系统疾病等。
(2)贫血的表现:常见症状为乏力、易倦、头晕、眼花、耳鸣、心悸、气短、苍白等。
(3)组织缺铁表现:精神行为异常,如烦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异食癖;体力下降;易感染;儿童生长发育迟滞,智力低下;口腔炎、舌炎、舌乳头萎缩、口角皲裂、吞咽困难或吞咽梗阻感(Plummer-Vinson综合征);毛发干枯、脱落;皮肤干燥、皱缩;指(趾)甲缺乏光泽、薄而易碎,重者甲扁平,甚至呈现匙状甲
4.缺铁性贫血的诊断
(1)血象
为小细胞低色素贫血(MCV↓、MCHC↓),成熟RBC中心淡染区扩大、网织RBC↑、白细胞、PLT正常(严重缺铁时会全血细胞减少)。
(2)骨髓象
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以红细胞(中晚幼红)增生为主,粒:红比例↓,粒系、巨核细胞系正常,有“老核幼浆”现象。铁染色:铁粒幼细胞(细胞内铁)15%或(-)、细胞外铁↓。
(3)铁缺乏的检查
血清铁:下降;
总铁结合力:上升;
转铁蛋白饱和度:下降;
血清铁蛋白:下降;
骨髓铁染色:细胞外铁减少,铁粒幼细胞(细胞内铁)15%;
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FEP):0.9μmol/L(50μg/dl)。
5.缺铁性贫血的治疗及预防
(1)纠正病因。
(2)补充铁剂。
常用制剂:硫酸亚铁
总疗程:3-6m(半年)
6.药物护理
(1)口服铁剂的护理: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至全量,并在两餐之间服用,以减少对胃的刺激。口服液体铁剂时,患者要使用吸管,服后漱口,避免牙齿变黑。可与稀盐酸和(或)维生素C(如各种果汁)、果糖等同服,促进铁吸收;忌与影响铁吸收的食品(如茶、咖啡、牛乳、钙片等)同服。患者服用硫酸亚铁会出现黑便,要提早说明以消除患者顾虑。
(2)注射铁剂的护理:需深层肌内注射,并经常更换注射部位。为了避免药液溢出引起皮肤染色,可采用“Z”形注射法,不要在皮肤暴露部位注射;抽取药液后,要更换针头注射。极少数患者可有局部疼痛、淋巴结肿痛,全身反应轻者表现为面红、头晕、荨麻疹,重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注射后10分钟至6小时要注意观察不良反应。
(3)疗效判断:一般补充铁剂48小时后患者自觉症状好转,网织红细胞能最早反映其治疗效果。铁剂服用时间应至血红蛋白正常后2个月才能停药,目的是补足体内贮存铁。
扫一扫,调戏我!
更多医学难点,你不知道的,这里都有答案!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