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来源:
[1]王思琴.苯致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例[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37(05):.
[2]韩丹壘,洪振亚,黎纬明,等.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期的诊疗策略[J].临床内科杂志,,41(09):-.
[3]石泽延.慢性髓性白血病是怎么回事?[N].医药养生保健报,-09-08().
贫血,这一常见于人体内的血液状况,是我们健康平衡中一个不容忽视的警示灯。它不仅关联着血液中红细胞数量的减少,还深刻影响着身体的各项机能,包括氧气的输送、能量的供应以及免疫力的维护,是维持生命活力的关键。然而,贫血的状态并非可以轻易忽视,若长期未得到纠正,会逐步导致体力下降、头晕乏力乃至更严重的健康问题。
46岁的陈茗卓,是一位在职场上奋力拼搏的女性精英。随着工作量的不断增加,她的日程被紧凑的会议、紧迫的项目和无尽的邮件所填满。为了应对工作的繁忙,夜晚的灯光常常伴随着她直至凌晨。生活节奏紧张,三餐也只能与快餐为伴,导致饮食长期不均衡。一直以来都觉得自己身体还算不错,虽然平日里有些操劳,但也没太在意。
年4月,身体的不适开始找上了她的麻烦。起初,她只是偶尔感到轻微的头晕和乏力,以为只是疲劳所致,并未给予足够重视。这些症状在休息不足或工作压力大时尤为明显,但往往通过短暂的休息和咖啡提神就能勉强缓解。
时间来到4月30日。就在她爬楼梯时突然感觉头晕目眩,她扶着楼梯扶手,缓了好一会儿才恢复过来。她以为只是最近太累了,睡眠不足的原因,也就没放在心上。
5月10日,这天她和邻居聊天时,聊着聊着陈茗卓突然觉得头晕目眩,与此同时,她的双腿好似变得软绵绵的,过了好一会儿才缓过来。陈茗卓终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医院。
医院。经过简单的体格检查后,医生为她进行了包括血压、血常规、全血细胞计数等一系列的检查,结果显示红细胞计数(RBC)为3.2×1/L),血红蛋白(Hb)浓度为95g/L(正常值女性为-g/L),铁蛋白水平仅为8μg/L(正常值女性为12-μg/L),最终确诊为缺铁性贫血。
医生给她开了一些补铁的药物,并叮嘱她要注意饮食,多吃一些富含铁的食物,同时要注意休息,每个月复查一次。当听到医生诊断为贫血时,陈茗卓心里仅有些担忧,觉得贫血不是什么大不了的病,很多人都有,只要按照医生说的做,应该很快就能好起来。
于是,她开始按时吃药,在饮食上也尽量做出调整,三餐开始变得规律,餐桌上也逐渐多了些菠菜、猪肝等含铁食物。在之后的复查中,红细胞计数4.5×1/L),血红蛋白浓度为g/L,恢复为正常水平。这让陈茗卓感到无比开心。
然而,事与愿违,随着时间的推移,时间来到年8月。她开始偶尔感到心慌气短,稍微做一点体力活,就累得气喘吁吁。以前她可以轻松地逛街几个小时,现在走一会儿就觉得疲惫,需要找地方坐下来休息。她认为自己又出现贫血了,便没有多想,只是在平常的饮食中增加了营养。
但这并没有改变症状,反而她的睡眠质量开始变得很差,夜里常常醒来,醒来后就很难再入睡。而且,她的精神状态也大不如前,好像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
年10月15日,她在镜子前梳头时,发现自己的头发掉得比以前多了很多,梳子上、地上到处都是头发。她发现自己身上开始出现一些莫名的瘀斑,轻轻一碰就会出现一块青紫。她这才意识到不对劲,医院。
在医院,听完陈茗卓的症状描述后,医生开了血常规、腹部CT等,骨髓穿刺等检查。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0×/L,血红蛋白:68g/L,白细胞值:1.2×/L。看到检查指标,医生皱起了眉头,随后为她进行了骨髓穿刺,结果显示:骨髓增生活跃程度可能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主要以白血病细胞为主,原始细胞+早幼细胞≥50%,医生最后诊断为急性髓系白血病。
白血病是一种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复杂的发病机制与生物、物理、化学、遗传和其他血液病等多因素关联。其中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的白血病细胞增殖失控,导致正常造血受到抑制并渗出到其它器官。在中国,白血病的发病率为每十万人中3~5人,其中以急性髓系白血病最为常见。
听到这个消息,陈茗卓觉得这一定是医生弄错了。她抓着医生的手,抽泣着问道:“医生,你是不是看错了?我只是缺铁性贫血啊,而且,这一年时间内我都有保持好的饮食习惯,也一直在补充铁元素,为什么会这样?”
医生也觉得奇怪,他同样看了陈茗卓这一年的体检单,血常规都在正常范围,按道理这样控制良好的病人完全是不太可能发展为白血病的,经过与陈茗卓达一个多小时的交谈,终于发现了问题所在。医生无奈地摇了摇头,对她说:“无妄之灾呀,你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呢?这使得你其他的所有努力都白费了啊,就是因为你做了这件事,才让白血病快速的找上你呀!”
最低0.32元/天订阅作者,解锁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