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试卷上出现的63个重点成语,请你一定

回复,领“事业单位资料福利包”(新);

回复,领“浙江事业单位资料汇总”(新);

回复,领“浙江事业单位线上刷题学习计划”(新);

回复,领“省考常识刷题资料”;

回复,领“省考常识导图”;

回复,领“粉笔主席用典”;

回复,领“粉笔易错词”;

回复,领“最新军队文职试题资料”;

回复,领“浙江辅警复习材料”;

回复,领“浙江医疗事业单位备考资料”;

回复,领“粉笔金句”;

回复,领“浙江学科思维导图”;回复,领“时政热点”;回复,领“政府工作报告”;

回复,领“成语解析资料”;

回复,了解绍兴粉笔最新活动详情。

考试倒计时······

今天是4月4日,

距离4·24浙江事业单位统考还剩20天。

时间总是过得飞快,大家要抓紧复习。小粉笔盘点了往年事业单位考试中出现过的成语,都特别重要,觉得陌生的赶紧记下来,考试遇到千万不要出错!有点长,要耐心看完哦~

01

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

1、

?解释: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了,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或新奇事物轰动居民的情景。

?误用:凭字面理解易被误用于形容人少冷清。

例句:近年来,只见芭蕾经典剧目重现辉煌,不见新鲜的创作万人空巷。(年3月福建南平事业单位)

2、

?解释:惨淡:苦费心思;经营:筹划。费尽心思辛辛苦苦地经营筹划。后指在困难的境况中艰苦地从事某种事业。

?误用:被误解为“经营不善,很萧条”。

例句:所有这一切都煞费心血,但又不露惨淡经营的痕迹。(年河北事业单位)

3、

?解释:指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

?误用:被误用于表示第一个做某事的人。

例句:今年年初以来,马其顿多次爆发大规模反西抗议示威,麦当劳快餐厅首当其冲成了人们发泄的目标。(年河北衡水事业单位)

4、

?解释:能够看到别人的颈的后部和脊背,表示有能力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句。

?误用:用“只能望其项背”表示“赶不上”是错误用法。

例句:电影是最适合表现现实社会问题的一种艺术形式,电视难以望其项背。(年浙江事业单位)

5、

?解释: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缺点、错误就感到高兴。形容虚心,对自己要求严格。

?误用:常被误解为“听到通过了的消息很高兴”。

例句:古人提倡“吾日三省吾身”,闻过则喜,而今有些人则不然,总是讳疾忌医,对比之下,实在不应该。(年新疆昌吉州事业单位)

6、

?解释:虽然大,但是不合用。原指大得无边际,后多用作表示大得不切合实际。

?误用:易被误用于表示年龄大却没有担当。

例句:有些领导干部认为调门拔得高,讲一些大而无当的话,一般不会出错。(年4月江苏事业单位)

7、

?解释:原意是还算能振奋人的意志,现多用来表示比人预想的好一些,大体上还能够令人满意。

?误用:常被误用于表示使人不满意。

例句:刚才放的那几首歌都不大好听,只有这一首还差强人意。(年安徽涡阳事业单位)

8、

?解释:乐器换掉弦,车子改换道路。比喻变更方向、计划或做法。

?误用:常被误解为“更换表面的东西”。

例句:当前中国大学教育改弦易辙的关键在于开设能够改变思维方式和世界观的通识课程,而不是立竿见影的实用课程。(年河南许昌事业单位31)

9、

?解释:指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形容言论确当,无懈可击。

?误用:认为意思是“不能刊登的文章”。

例句:这是观照历史、植根现实的不刊之论。(《人民日报》年12月《担当,是青春的亮色》)

10、

?解释: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

?误用:易被误解为“屡次试验都没有成功”。

例句:在消费者见多识广、日益成熟的时代,“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式的吹嘘,很难让人轻易相信,而利用公众的爱心打“悲情牌”营销却往往能屡试不爽。(年湖北武汉事业单位B43)

11、

?解释:安于故土生活,不愿轻易迁居异地。

?误用:常被误解为“看重、重视迁移”。

例句:中国经历了漫长的农耕时期,古人大多安土重迁、囿于一隅,连方圆十公里以外的地方都未曾涉足。(年浙江事业单位)

12、

?解释:原指言辞是表达意思的,既然已经知道了意思,就不必再多说了。后指彼此默契,心照不宣。

?误用:常被误解为“高兴得忘了要说的话”。

例句:读书时,即使书中的字都认得了,话全懂了,也未必就知道作书人的意思。意思是离不开语言的,但有些是语言文字所不能完全表达出来的。如果仅限于语言文字,死抓住语言文字不放,那就成死读书了。语言文字是帮助了解书的意思的拐杖。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得意忘言”,在读书中,就是要过河拆桥。(年天津事业单位34)

13、

?解释:师心:以自己的想法为师,指只相信自己。形容一个人固执己见,自以为是。

?误用:单凭字面理解,易被误解为“学习老师的方法来应用”。

例句:演绎的前提来自主观臆造或古旧陈说,是“师心自用”的先验产物。(年广东深圳事业单位12)

14、

?解释: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

?误用:被误解为“叹息,停止观看”。

例句:如果将其可视化,中国高铁发展的惊人速度不得不令人叹为观止。(年5月福建宁德事业单位1)

15、

?解释:不认为是对的,多用来表示不同意。

?误用:易与“不以为意”混淆,“不以为意”指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

例句:整顿风气,很多人不以为然,以为这是小题大做。据说,形成优良社会秩序,最重要的是制度。这种观念流行一时,然而不乏偏颇。制度是刚性约束,风气是柔性导引,从逻辑上说,风气导引于先,制度约束于后。风气、制度交相为用,自然能够收到奇效。(年甘肃张掖事业单位38)

16、

?解释:原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高雅的歌曲。后来泛指高深而不通俗的文学艺术(跟“下里巴人”相对)。

?误用:易被错误地理解为“春天的雪”。

例句:若是从劝读的角度看,名人荐书的确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过,荐书也存在弊端,因为读者的教育背景、兴趣爱好不一样,需求也不相同。且被要求荐书的名人,心态也大都是诚惶诚恐的,推荐的书格调低了,有可能被人看轻;格调太高,又可能过于阳春白雪,起不到荐读效果。(年事业单位联考B28)

17、

?解释: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

?误用:经常与“无可厚非”混用。“无可厚非”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

例句:中方有关船只在中国管辖海域进行正常的巡航活动是无可非议的。(年河南事业单位34)

18、

?解释:像处于深潭的边缘一样,形容存有戒心,做事非常小心谨慎。

?误用:易被误解为“环境恶劣惊险”。

例句:在谈到治国之道时说:这样一个大国,这样多的人民,这么复杂的国情,领导者要深入了解国情,了解人民所思所盼,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自觉,要有“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态度,丝毫不敢懈怠,丝毫不敢马虎,必须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年山东临沂事业单位54)

02

容易褒贬错用的成语

1、

?解释: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形容许多人争着去追逐某种事物(含贬义)。

?误用:经常被误用于积极、含褒义的语境。

例句:玩权术尽管名声不好,史书中就有不少诸如“权相”“权臣”这些充满着嘲讽贬抑意味的词汇。然而这种方法却也有效,有多少高官显宦,正是凭靠权术手腕,一生享尽荣华富贵。所以,尽管历史的耻辱柱上刻满“前车之鉴”,后继者仍趋之若鹜。(年事业单位联考A23)

2、

?解释:泛指某种坏事或恶劣风气的创始者(含贬义)。

?误用:常被误用于指做某件事情的第一个人,被误用为中性或褒义词。

例句: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仍在持续蔓延,这场危机对全球实体经济的冲击日益明显,不少国家经济陷入衰退,社会稳定面临巨大挑战,世界经济秩序发生重大变化已成定局。这场危机其实来得并不偶然,其始作俑者就是过去30多年以来被称为“新自由主义”“经济自由主义”“经济原教旨主义”“撒切尔主义”或“华盛顿共识”的意识形态主导的资本主义发展的理论与政策。(年事业单位联考A37)

3、

?解释:比喻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

?误用:经常被误用为褒义词来形容一个人有追求、有理想。

例句:立大志成大事,并不意味着可以好高骛远。造宇宙飞船容易有国家和民族的使命感,大家都知道这是国家大事;而生产螺丝钉不容易让人有使命感,因为这往往被看作是一件小事。一颗小小的螺丝钉可能会用在很多小地方,疏忽一下也无大碍。这样的心态就导致大事举全国之力、有工匠精神,小事则不愿认真、敷衍了事,出现表面浮华、细节粗陋的两张皮现象。(年北京朝阳事业单位37)

4、

?解释:话不是打心眼里说出来的,即说的不是真心话。指心口不一致。

?误用:与“心直口快”混淆。易被误用于积极的语境。

例句:处于被动状态的人常常言不由衷。(年内蒙古呼和浩特事业单位69)

5、

?解释:原指化装上台演戏,今多借指登上政治舞台(含讥讽意)。

?误用:经常被误用为褒义词。

例句: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周边海域波诡云谲,暗潮汹涌,这边厢“南海仲裁”荒诞剧的蹩脚演员还来不及卸妆谢幕,那边厢一场直接威胁安全利益的“萨德”闹剧又迫不及待要粉墨登场,打着“维护航海自由”幌子的某国军机军舰更是在中国近海频频闪现。(年浙江事业单位7)

6、

?解释:比喻自己没有主张,或为了讨好,每件事都效仿或顺从别人,跟着人家走(含贬义)。

?误用:易被误用作中性词,或用于表示紧跟潮流的积极语境。

例句:“没有特色,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依样画葫芦,是不可能办成功的。”(年福建宁德事业单位8)

7、

?解释:形容理由似乎很充分,说个不休,强词夺理(含贬义)。

?误用:常被误用于表示理由充分正当。

例句:只见他神情自若地从口袋里掏出窃来的讲稿,对着在座的教授们口若悬河、振振有词地讲开了。(年广东深圳事业单位12)

8、

?解释:守着残缺的东西不放。形容思想保守,不肯接受新事物(含贬义)。

?误用:常被误用于表示对某种旧物有感情。

例句:在目前的儒学研究中,如果陷入狭隘的保守主义,势必使儒学研究走入“断港绝河”,结果只能“其流不远”。其实,真正的国学大师,从来都不是抱残守缺之士。(年浙江事业单位23)

9、

?解释:原形容舆论的威力大。后也形容人多口杂,可以混淆是非。

?误用:常被误用为褒义词。

例句:一些网民被蛊惑后往往跟风炒作,三人成虎,众口铄金。(《中国国防报》年4月《涉军谣言岂能堂而皇之进入公众视野》)

10、

?解释:蔚然:草木茂盛的样子。形容某种事情已广泛流行,形成风气。褒义词。

?误用:易与用于贬义语境的“靡然成风”混淆。

例句: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年甘肃兰州事业单位71)

11、

?解释:指各式各样,种类很多(中性词)。

?误用:经常被误用为贬义词。

例句:达尔文用大量实证资料证明,地球上形形色色的生物不是上帝创造的,而是在遗传、变异、生存竞争以及自然选择中,按照由简单到复杂、低等到高等的逻辑,不断发展变化而来的。(年福建南平事业单位39)

12、

?解释:处心:存心。积虑:长久考虑。蓄意已久,费尽心机地算计(多含贬义)。

?误用:常被误用为褒义词。

例句:静下心来,不再为争名夺利而处心积虑,你同样可以发现,原来,对手竟然也有令人佩服的优点。(人民网《静下心来》)

13、

?解释: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多含贬义)。

?误用:感情色彩误用,常被误用于互相庆祝的积极语境。

例句:鸦片战争结束后,当得知英军已经撤出长江,道光皇帝的第一个反应就是下令沿海各省撤军,清政府的军政大员弹冠相庆。有人形容当时文恬武嬉的状态:“大有雨过忘雷之意。”中国的一切仿佛又回到原点。(《〈复兴之路〉解说词》)

14、

?解释:形容说得非常有根据,非常肯定。

?误用:易被误用为贬义词。

例句:吴越历史舞台的中心在哪里,多年以来一直是学者与公众共同


转载请注明:http://www.whqunliang.com/tlyhxbxpxyy/738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