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估粒细胞的发育异常一

一般而言,粒细胞发育异常与血液肿瘤密切相关,粒细胞发育异常≥10%是诊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标准之一。然而,粒细胞发育异常也可出现在血液肿瘤之外的疾病,故了解各种非血液肿瘤性因素对于评价粒细胞发育情况非常重要。以下是非血液肿瘤时粒细胞发育异常情况的回顾分析。文献来源:HowIinvestigatedysgranulopoiesis.DOI:10./ijlh.

1.什么是粒细胞发育异常?

粒细胞发育异常主要是造血干细胞染色体/遗传异常引起的发育障碍,是粒细胞生成过程及由此产生的一类形态结构缺陷/不良,它是MDS的形态学特征。然而中性粒细胞发育异常可以由继发/非肿瘤性因素引起,这些原因影响了骨髓微环境,从而影响中性粒细胞的发育。

2.粒细胞发育异常的常见类型

外周血和骨髓中粒细胞发育异常包括中性粒细胞大小不均、核分叶过少(假Pelger-Hu?t畸形)、核分叶过多、胞浆颗粒减少、假Chédiak-Higashi颗粒、D?hle小体与Auer小体。

3.粒细胞发育异常的应用

粒细胞发育异常是诊断MDS和AML的重要标准。WHO提议≥10%髓系细胞发育异常是诊断MDS的标准之一;或者至少2系且各系≥50%以上发育异常作为AML-MRC的标准之一。WHO对于粒细胞发育异常的形态学标准只是定性标准,国际MDS形态学工作组(IWGM-MDS)为确定粒细胞发育异常的规范化标准进行了一项研究,即分析了MDS患者骨髓涂片的6个形态学特征:胞浆颗粒减少、Pelger样畸形、其他异常核形、核染色质异常凝集、巨大中性分叶核粒细胞(至少是正常大小的2倍、核相当大)、核突起。研究小组发现下列特征可视为细胞发育异常:胞质颗粒减少2/3以上、Pelger样畸形、中性粒细胞染色质异常凝集、巨大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另发现健康对照组和MDS组之间的核突起数目存在显著差异,健康对照组的细胞核突起4个。除IWGM-MDS外,还有其他形态学评分系统以客观地评估发育异常。(下图:颗粒减少2/3)

图片来源文献:Proposalforrefifiningthedefifinitionofdysgranulopoiesisinacutemyeloidleukemiaandmyelodysplasticsyndromes.DOI:10./j.leukres..12..

非血液肿瘤相关原因分析

粒细胞发育异常本身不是克隆性的确切证据。许多非肿瘤性疾病也可出现明显的发育异常。考虑MDS是白血病前期,区分肿瘤性和非肿瘤性病因就显得非常重要,非肿瘤性疾病去除潜在致病因素后,继发性粒细胞发育异常是可以改善的。

1.营养因素

非肿瘤性粒细胞发育异常的最常见原因之一是维生素B12和/或叶酸缺乏,尤其见于发展中国家。往往因全血细胞减少和细胞巨幼样改变,如核/胞质发育不同步、体积增大分叶过多的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巨多分叶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大小不均,而被误认为MDS。红系也可以出现巨幼改变和发育异常(多核、核出芽、核碎裂)。诊断MDS前,须检测维生素B12和叶酸水平,以除外这类因素引起的病态改变。

铜缺乏可引起贫血、中性粒细胞减少和骨髓造血细胞发育异常如红系、粒系前体细胞胞浆空泡,及环状铁粒幼细胞增多,而MDS时粒系前体细胞出现空泡较少见,以此可用来鉴别。补充铜可以纠正这些发育异常,对胃肠道疾病或神经系统疾病的年轻患者,以及细胞遗传学正常的患者应评估血清铜水平。锌过量也会导致铜缺乏,对于此类情况,去除引起锌过量的原因可改善血细胞减少。(下图)

图片来源文献:Copperdefificiencyanaemia.doi:10./bjh..

2.感染因素

HIV感染可引起血细胞减少,并出现假Pelger-Hu?t畸形、粒细胞颗粒增粗或颗粒减少现象。红系出现巨幼样改变,及巨核细胞核分叶过多、少分叶等发育异常。抗病毒治疗可纠正这些改变。

细小病毒B19除引起纯红再障外,还可引起骨髓三系发育异常,包括粒细胞少颗粒,原始粒细胞增多和单核细胞增多。而巨大原红细胞且核内出现明显的包涵体,以及组化、抗B19病毒抗体水平有助于准确诊断。(下图)

图片来源:ParvovirusB19Infection.DOI:10./NEJMicm.

其他引起血细胞发育异常的病毒包括HCV和HHV6,这些感染后主要表现为红系的发育异常。而粒细胞亦会出现异常核分叶与胞浆颗粒减少。利什曼原虫感染可出现粒细胞分叶过多和假Pelger-Hu?t畸形。

3.自身免疫性疾病

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其他自免疾病,可出现粒细胞发育异常改变,可能与免疫抑制治疗或潜在自身免疫反应有关。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先于MDS发生。免疫失调被认为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和MDS共同发病机制。对粒细胞发育异常的患者进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评估将有利于MDS诊断。

VEXAS(空泡、E1酶、X连锁、自身炎症、体细胞)综合征是一种迟发性难治性炎症综合征,伴相关血液学异常。这是一种新发现的疾病,见于男性伴UBA1(编码泛素激活酶-1)重现性和失活突变。这些患者表现为大细胞贫血,造血异常和在粒系与红系前体细胞出现空泡。(下图,血小板--F与浆细胞--G/H亦出现空泡)

图片来源:MyeloidandlymphoidvacuolationinVEXASsyndrome.JHematol.;1–2.


转载请注明:http://www.whqunliang.com/tlyhxbxpxys/881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