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年,屠呦呦在诺贝尔颁奖典礼上说,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请各位有机会时更上一层楼,去领略中国文化的魅力,发现蕴含于传统中医腰中的宝藏。
关于中医,一边是官方业内人士为其摇旗呐喊,可另一边却是民间学者一片唱衰之声。中医是伪科学吗?中医真的有用吗?中医未来有出路吗?
《文化大观园》推出《岐黄之光对话国医大师》系列,五位泰斗级的国医大师,终生呕心沥血中医临床,对中医现状,中医的血脉相承,他们有话要说:
中医肾病学奠基人:张大宁
——?——
张大宁,中医肾病学的奠基人,他出生于年,年毕业于天津中医学院。21岁,张大宁提出了“心-肾轴心系统假说”,34岁,他又在临床上采取了“补肾活血法”,为西方医学都视为疑难杂症的肾病找到了行之有效的治疗办法。
▌中医不是伪科学,阴阳学说是基础理论
中医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
▲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
张大宁:中医认为天有12个月,人有12条经络,天有五行,木、火、土、金、水,人有五脏,好比说《神农本草经》,中国的第一部中药经典著作,它有多味,因为一年有天,所以这样就造成了有的人对中国进行一种攻击,认为你这很荒唐。实际上,他看到的是表面,因为中医学讲的天人合一,实际上讲的是一个理念,是外界环境,包括气候、社会环境、地理环境对人体的正常生理、异常病理,甚至于诊断和治疗养生的互动和影响。
中医学也是系统完整的科学体系。中医学,比如古时就有解剖,《内经》《难经》当中,关于人体解剖的记载甚至和现代医学是非常相近的。尤其在奴隶社会,奴隶随便可以杀戮,解剖是很发达的。可是从儒家兴盛以后,他讲剖尸不仁。随着孔子学说的在封建社会的占主导地位,在客观上就影响着医学的发展。
换句话说就像一个人蒙上了面纱,要从大量的临床实践经验的积累和过去有的一些解剖知识,来推测体内的变化,然后根据这些知识,它用当时的一些古代哲学的理论,好比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精气学说,把这些实践的东西,升华到一个理论高度。这就形成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体系。[视频链接:对话国医大师张大宁]
▲《易经》在当代人看来,它基本就是玄学,但恰恰它又是中医的哲学基础。保生大帝孙思邈曾说过“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张大宁尊古训,他觉得自己啃读《易经》获得的是《易经》的思维方式。张大宁所言的坎离既济,“坎卦形象征水,离象征火”而唐代孙思邈提出过一个“心肾相交,水火既济”的说法,张大宁结合自己的临床,将二者联系到了一起,发现了一个新的医学奥秘。
“国药泰斗”金世元:中药的“活地图”
——?——
金世元,北京卫校中药学科主任、主任中药师,中华全国中医学会中药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药学会中药和天然药物学会委员、北京中医学会常务理事、中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市新药审评委员会委员、《中华本草》编委等职,对中药的鉴定、炮制、制剂等有丰富经验。
▌何为道地药材?“诸药所生,皆有境界”
中药材是中医治疗疾病所使用的独特药物,也是中医区别于其他医学的重要标志。据《中华本草》记载,目前已知的中药材就多达上万种,那么什么样的药材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上乘好药呢?
6月23日网上传出一则消息,称四川甘孜州德格县达马乡等地区有居民巡山时,在当地的山上发现了很多林麝的尸体,不少腹部被掏空,目前森林公安局正对犯罪嫌疑人进行抓捕。那盗猎分子为何要猎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呢,答案只有一个就是“麝香”。
金世元:麝,分雄和雌,只有雄的才长香囊。香囊长在肚脐后头,阴茎前面。麝的产区很固定,主要是在四川和青藏高原,现在不够用了,国家就要把它管理起来,现在归林业部门统一分配。
▲麝香是中药材的一种,具有破血化淤等多种功效,有“软黄金”之称,十分珍贵。由于天然麝香取自珍惜保护动物,现如今只现在很少的几种药可以使用,而且严格控制数量。
金世元:同仁堂安宫牛黄丸,福建漳州片仔黄。厦门八宝丹,还有苏州六神丸,就这几个品种,每年得必须不能变的。
王鲁湘(主持人):好像政策上把关把得很严,同仁堂是国务院批准的可以使用天然麝香和牛黄,可是每年分配给他们的就那么一点指标,要盖37个政府部门的公章。
金世元:管到什么程度,管到分给同仁堂做安宫牛黄使,就不准用到别处。分配了多少用于安宫牛黄,就得生产出多少安宫牛黄,如果说能够出一千丸,你出来一千零五十丸了,就得找原因。
▲安宫牛黄丸有镇惊开窍之功效,在民间一直被奉为中风急救“神药”。年之前生产的安宫牛黄丸,在网上一度被炒到上万元一粒。此药之所以如此珍贵,和里面所含的天然麝香,牛黄,是分不开的。在当今市面上一克的天然麝香居然卖到了上千元,而且伪品居多,一剂好药离不开好的原料药材,有人断言中医会毁于中药,就是质疑当今中药材的质量和疗效得不到保障。
金世元:现在也研制出来人工麝香了,但是尽管怎么样,比不了天然的,但有了总是好的。所以说是中药行业是挺困难的,现在好多的草药,野生变家种,在野外,大概那种子种苗都快没有了。
▲没有了野生草药,人工种植要如何确保药性呢?那就是“道地药材”。道地药材是历代医家极其重视的一个准则,中医认为,尽管相同的中草药可在不同的地域种植生长,但能保持其最好的功能和药效的产地,却只有一个。例如甘肃产的当归,宁夏产的枸杞,四川产的黄连,吉林产的人参等,在同类药材中,这些产地的药材,功能和性能都要更加有效。
金世元:道地两字怎么解释,就是质量的代名词。甭管是你种植也好,野生也好,它讲究土壤,气候,阳光,水分,没有这不行。我们在年到年的时间里头,我们中国药材公司北京市市公司都归卫生部管,卫生部关于这方面比较生疏,他就瞧,你们怎么还是云南三七,云南天麻,贵州吴茱萸,广东砂仁,你们自己种就行了嘛,全国一个令,就地生产,就地供应,南药北移,北药南种。
▲《本草经集註》中记载,“诸药所生,皆有境界”。道地药材的形成,是从神农尝百草,到历代中医通过临床经验总结下来的。正是有了这些道地药材,中医才不断传承几千年,治病救人,药到病除。而一旦道地药材消失,劣质药甚至假药充斥市场,中医治疗也就无从谈起了。
金世元:中药在传统上有一句话,前山腿子后山王,你那前山净长腿子,我后山长主根,所以说道地药材得多讲究。
王鲁湘:有人断言中医将毁于中药,您怎么看?
金世元:中药行业,它是治病救人的,不能见利忘义。[视频链接:对话国医大师金世元]
“鬼手神针”:石学敏
——?——
石学敏,中医、针灸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世界著名中医针灸学专家,博士生导师,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天津针灸学会会长,中国针灸临床研究会副理事长,欧洲传统中医协会顾问,联邦德国巴伐利亚洲中国传统医学研究第一副院长。
▌洛杉矶、旧金山的针灸诊所比中国的油盐酱醋店还多
针灸是古老中医传承千年的神技,这是西方世界广泛认可的医疗手段。针灸到底是否真正有效,今时今日同为中医,针灸似乎因为治疗疾病效果的迅速和显著,被广泛认可。华夏第一神针妙手,石学敏独创醒脑开窍针刺法,治好了来自世界各国的病人。
早在年,石学敏第一次走出国门时,就曾凭借几根小小银针,震惊海外。当时阿尔及利亚国防部副部长骑马打猎摔伤,瘫痪已经半年,经过十几位欧洲名医的诊治,始终不见好转,正当他们一筹莫展的时候,有人建议,不妨让中国援阿医疗队的医生来试试。
石学敏:他问我,你这么给我治,得治多少次啊?我说6次。给他扎针,其实几支针扎进去就结束,五分钟我把针拿掉,让他把腿抬起来。他说我这腿动不了,动得疼死啊。我说,听医生的,现在不是你指挥军队、国家,现在是我指挥你。他一抬,就起来了。
第二天,阿尔及利亚最大的报纸《圣战者报》,以大幅标题报道,这不是巫术,也不是魔术,而是中国三千年历史的医学法宝,石学敏也因此获“针灸大使”的称誉,成为中国针灸外交第一人。如今,针灸作为被西方世界广泛认可的医疗手段,石学敏所编著的《石学敏针灸治疗学》,在美国更是国家针灸医师考试的指定教材。
石学敏:在美国有四个中心是我的中心,有很多的重要的人物、知识分子、科学家,他们都是非常相信中医,所以我有时候说,你们洛杉矶和旧金山,针灸诊所比中国的油盐酱醋店还多,一条街上就有七八个。
传承与创新,中国古医术面临的两难选择,与尊师的传承不同,石学敏更倾向于针灸的应用创新。上世纪年代,他选择了中风病,这一世界医学的难题为突破口,融合传统中医和现代医学理论,形成独树一帜的“醒脑开窍针刺法”。随着针灸间国际交流的增多,慕名而来的外国患者也越来越多,美国人戴文就是其中之一,曾经是健美运动员的戴文,因为大面积脑干出血而瘫痪,经人介绍,他来到了天津中医院。
石学敏:他的弟弟是好莱坞的摄影师,他弟弟想全程跟踪拍摄,我说不行,我们是保密的,你可以做象征性的拍摄,要是把我们技术都拍走了,这有点嫌疑。
然而戴文的弟弟并没有履行承诺,回到美国后,纪录片《九千根针》上映了,全片记录了戴文来到中国后,在他身上发生的一次又一次的奇迹。[视频链接:对话国医大师石学敏]
呼吸科泰斗:晁恩祥
——?——
晁恩祥,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医院从事医、教、研工作,医院主任医师、教授,中医内科首席专家。擅治哮喘、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等呼吸道疾病。
▌中医想要发展,就必须吸收现代科学
年10月5日,作为青蒿素研发成果的代表性人物,屠呦呦获得了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在领奖时发表的题为“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的演讲。这一新闻事件让中医药一时间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