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IDA)是因机体铁的需要量增加和(或)铁吸收减少使体内储存铁耗尽而缺乏,又未得到足够的补充,导致合成血红蛋白的铁不足而引起的贫血。临床铁缺乏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储铁缺乏期(2)缺铁性红细胞生成期(3)缺铁性贫血期这三个阶段具有连续性,缺铁性贫血是体内慢性渐进性缺铁的发展结果。
缺铁性贫血至今仍是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贫血,其特点主要是由贫血的常见症状、引起缺铁和贫血的基础疾病的临床表现和缺铁的特殊表现组成。
除有乏力、心悸、虚弱等贫血的一般临床表现和体征外,缺铁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各种含铁酶活性下降而引起的上皮组织的变化,如口角炎、舌炎、舌感觉异常和灼烧感;皮肤干燥,毛发无光泽易断;指甲无光泽显条纹隆起,严重时指甲扁平甚至凹陷形成“反甲”。
儿童患者可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对感觉刺激反应减弱,生长和行为发育迟缓等表现,而异食癖是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典型表现,约10%的缺铁性贫血患者有轻度脾大。
血象与骨髓象特征
血象:血红蛋白、红细胞均减少,以血红蛋白减少更为明显,轻度贫血时,红细胞形态无明显异常。中度以上贫血时,红细胞体积减小,中心淡染区扩大。严重时,红细胞可呈环状,并有嗜多色性红细胞及点彩细胞增多,网织红细胞轻度增多或正常。白细胞计数与分类一般正常。
骨髓象:增生明显活跃。粒红比值减低,主要以红系增生为主,增生的红系中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其体积较正常为小,胞质少而着色偏蓝,边缘不整,呈锯齿状或如破布,显示胞质发育落后,血红蛋白合成不足,胞核小而致密、深染,甚至在核的局部呈浓缩块状;表现为“核老质幼”的核质发育不平衡改变。粒系相对减少,但各阶段比例及细胞形态大致正常。巨核细胞系统、淋巴细胞系统及单核细胞系统形态基本正常。
但是,骨髓象检查不一定在诊断时需要,可在与其他疾病鉴别困难时使用,骨髓铁染色是诊断IDA的一种直接而可靠的方法。
铁代谢检查及其他检验
(1)血清铁蛋白(2)细胞碱性铁蛋白(3)血清铁、总铁结合力及转铁蛋白饱和度(4)血清转铁蛋白(5)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6)红细胞游离原卟啉(7)其他:如红细胞寿命检查、铁动力学检查、粪便潜血检查等。
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
(1)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男性Hbg/L,女性Hbg/L,孕妇Hbg/L;MCV80fl,MCH27pg,MCHC0.32;红细胞形态可有明显低色素表现;
(2)有明确的缺铁病因和临床表现;
(3)血清(血浆)铁8.95μmol/L(50ug/dl),总铁结合力64.44μmol/L;
(4)转铁蛋白饱和度0.15;
(5)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铁粒幼红细胞15%;
(6)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0.9μmol/L(全血),或血液锌原卟啉(ZPP)0.96μmol/L(全血),或FEP/Hb4.5μg/gHb;
(7)血清铁蛋白12μg/L;
(8)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浓度26.5nmol/L(2.25mg/L);
(9)铁剂治疗有效。
符合第(1)条和(2)~(9)条中任何两条以上者可诊断为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病例
下面想与您分享一个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关于缺铁性贫血的真实案例。我想告诉您的是,检验不仅仅是依靠机器做数据。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学会举一反三,或许您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4月23日,病人杜某,女,31岁,来我院就诊。随后,到我科化验血常规及网织红细胞。结果如图一,根据数据判断为小细胞低色素不均一性贫血,而这一类型的贫血,最常见的要属缺铁性贫血了。网织红细胞计数结果为0.。我科同事与送检医生对于该病人的情况进行了交流,确认该患者的确为缺铁性贫血,医生会让其服用铁剂,几天后会再来复查。
4月29日,病人如期而至,我恰巧碰到了刚抽完血的她,皮肤很白,却不是健康的肤色,有很明显的贫血症状,我们只是简单聊了几句。很快,血常规结果出来了,如图二。血红蛋白有了明显升高。过了30分钟,网织红细胞计数结果也出来了,为0.,超过了正常范围。这时,我们的第一反应是联系送检医生,告知了检验结果,病人的情况在服用铁剂后短短几天内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当天下午,在看书,看到了一个病例,主要讲解了判断缺铁性贫血有效治疗的一些实验室数据。原来,当缺铁性贫血得到有效治疗后,由于体内缺乏的铁得到补充,血红蛋白合成增加,故会出现以下改变:网织红细胞计数增高,红细胞计数持续增加,转铁蛋白饱和度增加。由于正常红细胞的合成及异常红细胞的存在,RDW可增大,红细胞直方图可出现双峰。突然发现,我们忽略了双峰的问题。找到该标本的直方图查看,没错,对上了,惊喜不已。也许,平时我们只是在意数据的变化,却忽略了一些很直观的东西,比如这张双峰图。
病人的治疗还在持续进行中。8月5日,我们又收到了该病人的血常规标本,血红蛋白已然恢复正常,如图三。说真的,心里不禁暗暗的为她高兴。
任何一个职业的发展和领域的创新与进步,是不断探索、精益求精的结果。科技在发展,医学在进步,不断接轨、吸纳,才不致于让自己的知识落后,不致于让自己的人生停滞不前。不断更新,才能更好地服务。学习,从来都不是一劳永逸。这个世界就是一拨人在昼夜不停地高速运转,另一拨人起床发现世界变了。多希望我们都是各自领域里那个停不下来的人,虽不求划时代,却也平凡的令人折服。
检验人,愿你我,择一事,终一生。
本文作者:李璐璐,医院检验科
责任编辑:xxll
图片来源:Shutterstock.娌荤枟鐨偆鐥呮渶濂藉尰闄?鐧界櫆椋庢湁娌诲悧